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1129 章:西使见闻
基辅驿馆的窗棂外,晨雾正缓缓笼罩着远处的教堂尖顶。萧虎坐在案前,铺开一叠特制的厚麻纸 —— 这是临行前翰林院特意准备的,防潮耐折,便于长途携带。他拿起狼毫笔,在纸页顶端写下 “基辅见闻录” 五个大字,墨色浓淡均匀,笔锋沉稳。“此次西使,除通好基辅,更要为中枢带回详实的风土记录,让中都知晓西域情状,为欧亚商路与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萧虎对侍立一旁的郭敬之道。
郭敬之捧着一叠空白纸册,应声答道:“将军放心,属下已按您的吩咐,将记录分为‘城郭、民俗、商贸、教务、工艺’五类,每类单独成册,方便后续整理。赵全负责商贸与饮食,孙和记录城防与交通,属下则协助您核对细节、补充注释。” 萧虎点头,翻开第一册 “城郭类”,提笔写下引言:“基辅为金帐汗国属臣重镇,西接波斯,北连北欧,城郭规制兼具草原与西域特色,兹详录之,以备中枢参酌。”
此时,赵全端来一碗温热的麦粥,见萧虎正专注落笔,轻声道:“昨日市集上,属下见基辅人多以黑面包为食,佐以发酵饮品,与中都饮食差异颇大,已将食材与做法记下,待将军空时过目。” 萧虎抬头笑道:“此类细节最是紧要,民生之本莫过于饮食,详实记录方能知其俗、通其情。”
孙和也从门外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手绘的草图:“将军,这是基辅北门的防御示意图,属下观察到其城门设有双重吊桥,城墙上有箭孔与了望台,与中都卫所的城门布局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特绘下来供您参考。” 萧虎接过草图,仔细端详,在纸边批注 “吊桥高度可测、箭孔间距需核”,叮嘱道:“明日再去核实细节,不可有误。”
次日辰时,萧虎带着郭敬之与孙和,漫步考察基辅城郭。整座城市依托第聂伯河而建,西岸是核心城区,东岸为码头与粮仓。城墙由夯土与石块混合筑成,高约三丈,顶部宽两丈,可供骑兵往来巡逻。“中都城墙多以青砖包砌,此处因石材易得,故以石为基、以土为墙,虽不及中都坚固,却更易修缮。” 萧虎用马鞭轻敲城墙,触感粗糙坚硬。
行至东门 “日出门”,只见城门由厚重的橡木制成,外包铁皮,门轴处涂有兽油,转动时声响低沉。城门内侧设有绞盘,控制着城外的吊桥,桥身由松木搭建,铺着防滑的木板。“此门每日辰时开启、酉时关闭,主要供商旅出入,故吊桥设计得比其他城门更宽,可容两辆马车并行。” 郭敬之向守门的士兵询问后,如实记录。
城区街道多为土路,雨后虽显泥泞,却均设有排水沟渠,渠边种植着榆树,既固土又遮阴。主干道 “王公街” 从东门直通王宫,宽约五丈,两旁排列着石砌的商铺与木屋民居,错落有致。“中都街道多呈棋盘状,此处则依地形而建,虽不规整,却更贴合河滨地势。” 萧虎对比着中都的布局,在册子上画出街道走向的简图。
城市核心处是王宫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王宫为石木结构,屋顶覆盖着铜瓦,在阳光下泛着淡绿色;教堂则是典型的穹顶建筑,穹顶外涂白色灰浆,顶端立着金色的十字架。“王宫与教堂相邻,可见其王权与神权的紧密关联。” 萧虎驻足远眺,让孙和测量两座建筑的间距与高度,详细记录在 “城郭类” 册子里。
考察途中,萧虎特意走进一家街边的食铺,观察基辅人的日常饮食。食铺老板是个络腮胡的中年汉子,见萧虎一行穿着异乡服饰,便热情地端来黑面包、烤肉与一壶琥珀色的饮品。萧虎拿起黑面包,触感紧实,咬下一口,略带酸香,“此面包以黑麦制成,发酵时间较长,耐储存,适合游牧与长途商旅。” 赵全立刻补充:“属下已问过,黑麦在基辅周边广泛种植,产量高于小麦,故为日常主食。”
那壶饮品名为 “格瓦斯”,由面包干发酵制成,口感酸甜清爽。萧虎浅酌一口,对赵全道:“此饮品可解暑,且制作简便,若能将技法引入草原,想必受牧民欢迎,可记录其发酵方法,带回中都试做。” 赵全连忙取出纸笔,详细询问老板发酵的时间、温度与配料,一一记下。
食铺外,几位身着皮毛长袍的妇人正坐在木凳上缝补衣物。她们的长袍多为灰色或棕色,领口与袖口镶着狐狸皮,腰间系着麻布腰带。“基辅冬季寒冷,故服饰多以皮毛为主,平民用羊皮、狐狸皮,贵族则用貂皮、紫貂皮。” 郭敬之翻译着妇人的话,萧虎则让孙和画出长袍的样式,标注材质与剪裁特点。
随后,萧虎又走访了一户普通民居 —— 木屋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住人,上层储物,屋内中央设有火塘,既可取暖又可做饭。火塘边铺着毡毯,家人围坐用餐、议事。“这种布局与漠南部落的毡房有相似之处,都是以火塘为中心,体现了对温暖的需求。” 萧虎摸着火塘边的石灶,感受着残留的温度,在 “民俗类” 册子里写下 “火塘为居宅核心,兼具暖、食、聚三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