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那夜起,《百工图》里的画像开始"醒"过来。
沈墨想学雕花木匠的手艺,夜里对着图喊三声,画像里的老木匠就扛着墨斗来了。他教沈墨认木材的纹理:"樟木要挑阳面的,年轮密的才扎实;楠木得等梅雨季,潮气里泡过的才软和......"
想学制陶,就喊泥瓦匠祖师。老头蹲在泥池边,双手在泥里一旋,就成了个溜圆的碗胚:"拉坯要像哄娃娃,手轻了塌,手重了裂,得把泥当活物待......"
最奇的是绣娘。沈墨的妹妹阿绣总嫌绣绷子闷,可《百工图》里的绣娘祖师一现身,就把阿绣的绣绷变成了活的。她教阿绣"乱针绣":"针脚要像雨丝儿,密得看不见缝;颜色要像天上的云,深浅过渡要自然......"
"哥,这图里的祖师,怎么都认得你?"阿绣趴在案边看沈墨刻版,"昨儿个那个烧瓷的爷爷,还问我是不是你亲妹呢。"
沈墨没说话。他知道,这些祖师不是认他,是认沈家的手艺。就像父亲临终前说的:"咱沈家的刻刀,刻的不是木头,是人心。"
三、失传的痛
可麻烦还是来了。
城西的印刷坊老板周老爷听说沈墨的雕版术"死而复生",带着几个伙计上门:"小师傅,我家要印《红楼梦》,您给刻套版,工钱比市价翻三倍。"他拍着沈墨的肩膀,"可别学那些老古董,守着破木头疙瘩不肯放。"
沈墨摇头:"木版雕版慢是慢,可墨香里浸着木头的味儿,纸页摸起来有温度。石印再快,印出来的字儿像贴上去的,没魂儿。"
周老爷冷笑:"魂儿?现在谁还讲究这个?"他指了指窗外,"你看那石印坊,一天能印上千本,赚的银子够你刻十年版。"
那天夜里,沈墨对着《百工图》发呆。他看见自己的画像在绢帛上忽明忽暗——那是他自己的祖师像,刻的是他十四岁那年在木头上刻的第一朵莲花,歪歪扭扭的,像只没展开的蝴蝶。
"娃子,别动摇。"沈伯安的声音从图里传来,"当年我爹教我刻版时,也有人说'木版要被淘汰了'。可你看,现在寺庙里的经版,还是木头的;家里供的观音像,还是木刻的。有些东西,快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