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比如王徵,这位曾着书立说的学者成了神谕会的狂信徒,逢人便说自己是得到神谕启示,才造出了那些前所未有的器械,眼中的狂热藏都藏不住。
更离谱的是研究院的十多位顶尖大匠。
他们竟对着神谕典籍深信不疑,认为
“神谕令他们断根(自宫),是为了让他们斩断尘缘,专心钻研工技”,
还说这是
“为地上神国早日造出飞天遁地的器物,连接天上神国”。
这般荒唐的想法,听得乾德皇帝哭笑不得,只能摆摆手放弃辩解:
“你们说啥就是啥吧!”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高智成,简直是“荼毒”不浅。
在他的影响下,竟有不少狂信徒主动想通过自宫表忠心,声称要“全身心投入神谕事业,不被世俗欲望牵绊”。
高智成本人对神谕典籍的领悟力极高,若不是他自己坚决拒绝,早就该被册封为神子了。
他提出的“苦行法”在信徒中风靡一时,主张“神爱世人,得神谕者当走遍天下,将神谕传遍每个角落”,这话一出便得到无数狂信徒响应。
如今,许多曾在研究院埋头苦干的信徒,毅然放下手头的实验与图纸,背着神谕典籍走出院门。
他们或徒步穿行于村镇,或搭乘轨车远赴边疆,逢人便宣讲神谕,眼神里燃烧着“誓要在有生之年将神谕传遍世界”的执念。
乾德皇帝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只能无奈摇头——
这股狂热的劲头,怕是再也拦不住了。
如今股东朝臣们的二代,已经开始系统入神谕堂进行礼拜,他们有文化有一定认知,本就是儒家思想下的读书人,对于神谕经义特别容易接受。
至于他们的父辈,比较顽固,他们不愿意读神谕经义,却不敢反对二代们学习以及信奉;
因为他们怕哪天皇帝将神谕经义纳入科举,那时就必须学习了,再想保持独善其身就难了。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汉恰似一位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他的目光紧紧盯住了东方的神秘大国——
大明。
大明的国书用汉语和藏语书写,这两种古老而伟大的语言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无尽的智慧。
然而,沙贾汉的心中却因嫉妒而波涛汹涌,对于大明国书的两种语言,他始终心怀不甘。
在他的眼中,莫卧儿帝国的语言疆域也应该广袤无垠,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要与大明国书“一较高下”,一场语言的宏大角力悄然拉开帷幕。
除了原本已有的语言,他巧妙地为莫卧儿国书叠加上了二十三种语言,试图用语言的多样性来彰显帝国的荣耀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