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清宫的丹墀下,三百六十束新收的稻穗呈八卦阵形铺展,青黄相间的穗子在晨露中低垂,每颗饱满的谷粒都裹着层薄如蝉翼的蜡质光泽。稻芒间藏着细小的金箔符文,这是林璃在工部巧匠协助下,将《齐民要术》古法与西域熔金术结合,特意为耐寒实验打造的标识。三十六名女官身着天水碧织锦襦裙,捧着描金漆盘,盘中青花瓷碗里的新米饭蒸腾着异香 —— 那香气里不仅有稻米的清甜,更混着松针熏制的独特焦香,与殿内龙涎香交织成网,在初夏的微风中浮动。
庄亲王博果铎的乌木拐杖重重磕在汉白玉台阶上,杖头镶嵌的和田玉貔貅撞出清响。金丝蟒纹袖口拂过稻穗时,带起几片沾着夜露的谷壳,他银白的寿眉因怒意颤动:"郡主这是要逆天而行!" 他枯瘦的手指点向殿外翻滚的铅云,"三日前钦天监刚奏报荧惑守心,你却在天子脚下摆弄这些妖异稻种!" 目光扫过殿内悬挂的《耕织图》,画中农妇弯腰插秧的场景与眼前女官们的月白官服形成刺眼对比,"直隶苦寒,千年以来只种一季稻,你偏要学江南弄什么双季稻,当上天的节气是你家算盘上的算珠?" 青砖缝隙里钻出的稻根突然无风自动,在亲王绣着海水江崖纹的靴边缠出半圈,惊得他后退半步撞响腰间玉牌。
林璃站在三尺高的玻璃展柜前,柜中浸泡着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水稻植株。她转动着从西洋购入的显微镜,铜制镜筒上的北斗纹与目镜中的细胞结构交相辉映:"亲王请看," 她示意庄亲王看向镜片,"直隶一号的茎秆维管束比普通稻种粗三成,细胞壁厚度增加两成,这些改良让它能抵御北方的倒春寒。" 展柜灯光亮起,玻璃上投影出华北地区十年气象数据,"承德气象站的记录显示,近五年小满至霜降的积温,足够双季稻生长周期。"
户部尚书富察?傅恒凑近展柜,手中的象牙算盘不自觉地敲打柜体:"郡主说亩产八百斤,可有实证?" 话音未落,卫琳琅已带着直隶农妇李氏步入殿内。这位皮肤黝黑的女子捧着鎏金量斗,斗中饱满的稻穗压得秤杆微微下沉:"大人,这是老汉家三亩试验田的收成," 她粗糙的手指划过谷粒,"头季稻芒种插秧,处暑收割;二季稻白露播种,霜降入仓,两季加起来亩产八百一十六斤。"
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唯有庄亲王冷笑一声:"农妇愚民,懂什么天时地利?" 他从袖中抽出《农政全书》残页,"徐光启早有明言:' 北土寒苦,双季稻必绝收。' 郡主这是要让直隶百姓明年饿殍遍野吗?"
林璃却展开一卷泛黄的羊皮纸,上面用朱砂标注着元明清三代的直隶水稻种植尝试:"亲王可知,元大都曾试种江南稻种,却因品种不适应而失败。" 她指向展柜中并排摆放的新旧稻种,"直隶一号是用江南晚稻与辽东粳稻杂交,经天工院三十代选育而成," 算筹在掌心拨弄,"去年试点的二十个庄子,唯有严格按照《双季稻栽培手册》耕种的五庄丰收,其余因循旧法的庄子果然绝收 —— 这不是逆天,是顺天。"
最有力的佐证来自陈墨竹的算学小组。这位精通气象与农时的女官,推着蒸汽驱动的自动绘图仪进入殿内,铜制齿轮转动间,华北平原的积温曲线与水稻生长周期图自动重合:"诸位大人请看," 她用算筹指点着曲线交点,"当第二季稻扬花时,我们在田间架设的防风障能将风速降低四成,这是用《周髀算经》的圭表测影法计算出的最佳布局。"
庄亲王的拐杖突然指向殿外:"就算你算出花来,今春的倒春寒冻死三成麦苗,难道稻子能比麦子更抗冻?" 林璃却示意卫琳琅捧出冰匣,里面整齐码着冷冻三天的稻穗与麦苗:"亲王请看," 她用镊子夹起稻叶,在显微镜下,细胞内的冰晶分布呈现规则的六边形,"直隶一号的细胞液中含有特殊糖蛋白,这是天工院从辽东野稻中提取的抗寒基因," 她转向雍正帝,"陛下,去岁冬至,臣在圆明园试种的稻种经历零下十度低温,存活率仍达七成。"
殿内忽然安静,唯有绘图仪的齿轮声与殿角铜漏的滴答声交织。雍正帝盯着展柜中用北斗纹丝线穿起的稻穗标本,忽然开口:"庄亲王,你可知这些稻穗的芒刺方向?" 不等对方回答,帝王已指向显微镜下的投影,"每根芒刺都朝东北方,与直隶季风方向完全一致 —— 这不是违背天时,是参透了天时。"
庄亲王的脸色铁青,忽然从袖中抖出弹劾奏章:"陛下,林郡主私改农时,实为妖言惑众!" 然而他没注意到,奏章边缘的火漆印正是八爷党的玄色龙纹。林璃的目光在火漆印上停留半瞬,忽然轻笑:"亲王若担心直隶百姓挨饿,不妨看看这个。" 她展开皇家银行的存粮数据,"去岁试点庄子的存粮,足够支撑直隶全境三月口粮,且每粒粮食都盖着北斗纹火漆印,可追溯至具体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