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晨曦微露,驱散了紫禁城最后一缕夜色。
乾清宫东暖阁——皇帝的御书房,檀香袅袅,气氛肃穆。
不同于东宫夜宴的喧哗,这里只有君臣二人。
紫檀木御案后,身着明黄常服的皇帝,面容比数月前略显清癯,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人心。
他正凝神细阅着李明昨夜呈上的、那份远比八百里加急奏章更为详尽的《漕运新政试点总结与全国推广方略》。
李明垂手侍立在下,青衫素净,神色恭谨。
他知道,昨夜太子的宴席是荣光与风向,而今日御前奏对,才是决定国策走向、定鼎乾坤的关键。
良久,皇帝放下手中的奏疏,指节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明之,”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穿透力,“试点之功,朕已了然于胸。
淮扬一新,漕粮畅通,万民称颂,此皆尔之能也。
然,”他话锋一转,目光如炬,直视李明,“试点易,推广难。
此中关窍,你奏疏中虽有提及,朕仍欲听你亲口剖析。
这全国漕运,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广此新政,最大的难处何在?如何破之?”
考验来了!李明深吸一口气,胸中早有丘壑,他微微躬身,条分缕析,声音清晰而沉稳:
“陛下圣明,洞悉万里。
推广之难,臣以为首在‘人祸’,次在‘地异’,三在‘力行’。”
“其一,人祸者,既得利益集团之反扑也。
”李明直言不讳,“漕运百年,滋养蠹虫无数。
上至中枢关联权贵,下至地方胥吏把头,皆靠此吸血自肥。
新政如利刃,断其财路,毁其根基,彼等岂能坐以待毙?必串联勾结,或明抗圣旨,阳奉阴违;或暗中掣肘,散布谣言;甚或狗急跳墙,行刺破坏,如臣在淮安所遇之惊马、城砖、乃至‘瘦马’杀手!此等反扑,必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烈度范围,远非淮扬一隅可比!”
皇帝微微颔首,眼中寒光一闪,显然想到了那份关于“瘦马”组织的密报。
“其二,地异者,各地实情之悬殊也。
”李明继续道,“运河绵延数千里,流经各省府州县,地理水文、漕粮多寡、吏治民风、豪强势力,千差万别。
若以淮扬之法,生搬硬套于北地缺水之河段,或南方水网纵横之地,必如方枘圆凿,水土不服,轻则效率低下,重则引发混乱。
需因地制宜,一河一策,此乃极大考验。”
“其三,力行也,即执行之力与监督之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