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坐在办公室里,手里捏着一支蓝色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圈里写着“流程优化”四个字,字体略显潦草,像是在写给自己的备忘录。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车间方向传来熟悉的机械运转声,像一首老歌的副歌部分,每天都在重复播放。只是这次,他听出了点不一样的节奏——有些地方卡顿了,有些地方拖得太长,还有些地方明明可以省去。
MES系统的试点已经跑了一个多星期,除尘器的数据开始稳定上传,报警机制也试运行成功。小王那边反馈说系统运行良好,甚至还能预测几次可能的故障,这让刘好仃心里踏实了不少。
但问题也随之浮现出来:数据是有了,可生产线上的人还是按照原来的老办法干,效率没见提升,反而因为新增了几道记录步骤,工人们有点手忙脚乱。
“这不是技术的问题。”他在笔记本上写道,“这是流程的问题。”
这天早上,他把几个骨干叫到会议室,桌上摆着几份打印好的流程图。纸张边角有点卷,是昨晚加班时反复修改留下的痕迹。
“咱们来理一理,一条玻璃切割线从原料进厂到成品下线,中间到底要走几步?”刘好仃开门见山,语气不重,却带着一股子认真劲儿。
小王翻了翻资料,皱眉:“至少得十几步吧?还不算质检和返工。”
“那你觉得,这些步骤都是必须的吗?”刘好仃问。
这个问题让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立刻回答。
“举个例子,”刘好仃拿起笔,在流程图上点了点,“这里有个‘初检’,然后到了后面又有个‘复检’,两次检查的内容差不多,为什么不能合并?”
一位班组长迟疑地说:“以前是怕漏掉什么,所以设两道关。”
“但现在我们有数据了。”刘好仃笑了笑,“我们可以用数据来做监控,而不是靠人为加步骤。”
这句话像是一块石头投进了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小王一边听着,一边低头在纸上画流程图。他忽然抬头说:“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有些步骤我们自己都不太记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好仃点点头:“这就是流程冗余的根源。不是坏人搞出来的,而是习惯堆出来的。”
大家听了都笑了,气氛轻松了一些。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一句话:
“流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
这句话成了他们接下来几天的工作指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