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接下来的一周,刘好仃带着团队走访了几条生产线,拿着流程图一项项比对实际操作。他们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某道工序后工人需要等待10分钟才能进行下一步;再比如某个检验环节其实只是为了应付抽查,平时基本没人真查。
“这些时间加起来,一天能浪费两个小时。”小王在汇总报告中写道。
“这不是浪费,是看不见的成本。”刘好仃补充了一句。
他们决定先拿其中一条玻璃切割线做试点,目标很明确:减少无效等待、合并重复检验、用数据替代经验判断。
试点开始那天,刘好仃特意换上工作服,亲自去现场蹲点。他站在流水线旁,看着工人们按新流程操作,时不时点头或摇头。
刚开始确实有点混乱。有的工人习惯了旧流程,操作时还会下意识地多走一步;有的则对新安排不太适应,动作慢了不少。
“别急,慢慢来。”刘好仃一边观察一边提醒,“你们不是在改流程,是在找更顺手的干活方式。”
他让小王做了几张简易的操作指引卡,贴在关键岗位旁边,上面画着清晰的步骤示意图,连颜色都分好了——绿色代表可以继续,红色代表要暂停确认。
第一天下来,产量略有下降,但误差率降了不少。
第二天,工人们开始熟悉新节奏,效率慢慢回升。
第三天,刘好仃注意到一个细节:原本每次切割完玻璃,都要手动记录一次尺寸,现在这个步骤被MES系统自动采集了,不仅准确,还节省了人力。
“数据真的能说话。”他对小王说,“它不会骗人,也不会偷懒。”
小王笑着点头:“就是得有人愿意听它说话。”
刘好仃没接话,只是默默看着那台正在工作的切割机。它的节奏比之前顺畅了不少,像是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舞伴。
但问题也出现了。
有一次夜班,刘好仃悄悄巡视生产线,发现一名老师傅偷偷恢复了旧流程中的一个“习惯动作”——虽然新流程已经取消了这一步,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多做了个检查。
刘好仃没有当场指出,而是等老师傅干完活,才走过去轻声说:“老哥,你觉得这步不做,心里不踏实是吧?”
老师傅愣了一下,点点头:“习惯了,总觉得少了点啥。”
“那你告诉我,这步做完,真的有用吗?”刘好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