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早,办公室的灯刚亮,小陈就抱着一摞打印纸推门进来,纸页哗啦啦地抖着,像捧着一叠刚出炉的煎饼。他把资料往桌上一放,喘了口气:“刘师傅,您要的客户原话,全按国家、项目、原话内容分类整理好了,连标点都没动。”
尤哈紧跟着进来,手里拎着个U盘晃了晃:“电子版也备份了,还加了关键词标签,搜‘玻璃’‘信任’‘推荐’这种词,三秒出结果。”
阿米尔最后一个到,眼睛有点红,但嘴角压不住地翘:“我昨晚翻了所有邮件和录音,补了三条漏掉的回访记录——有个德国客户说咱们的‘抗风压性能像阿尔卑斯山一样可靠’,这话不拿来当标题都可惜了。”
刘好仃正拧开保温杯,茶叶在热水里打着旋儿浮上来。他听着三人七嘴八舌,没急着说话,只是把杯子轻轻搁在那摞打印纸上,热气顺着纸边往上爬,像给文字镀了层雾。
“行。”他点头,“现在,咱们来搭台子。”
他拉开白板架,哗啦一声展开三块活动板面,左边贴东南亚社媒数据,右边挂欧美专业平台分析,中间空着,只画了个大问号。
“客户愿意替我们说话,那咱们就得把话筒递对地方。”他拿起记号笔,“小陈,你先说,咱们那些‘被记得’‘被理解’的故事,在东南亚怎么放?”
小陈翻开笔记本,语气一下子利落起来:“TikTok上,情绪比逻辑管用。我建议做‘玻璃背后的人’系列——拍车间老师傅打磨边角的特写,配上客户原话当字幕。比如那位印尼客户说‘他们连我临时改的尺寸都记得’,就放在这段视频结尾,黑屏,白字,静音三秒,再响轻音乐。”
尤哈接得飞快:“还可以搞‘客户一句话挑战’——把‘你们怎么发现这家厂的?’发给老客户,让他们拍十秒回答。我认识的那个跨境MCN说,这种互动内容流量能翻倍。”
阿米尔皱眉:“可咱们拍出来,谁审?谁发?万一哪句文案翻译错了,说成‘我们厂专做偷工减料的玻璃’,那可就成国际笑话了。”
“所以不急着发。”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测试圈”,“先内部试水。挑三个客户故事,做成不同版本,发给咱们在东南亚的代理、实习生、合作设计师,看他们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笑?是转发?还是‘这啥意思’?”
小陈眼睛一亮:“对,就像咱们调玻璃配方,先小炉试烧,不炸炉再放大。”
刘好仃笑了:“聪明。那就定下来——东南亚这块,先做轻量短视频,主打‘人情味+真实感’,渠道以TikTok和WhatsApp为主,内容由尤哈牵头,小陈配合文案本地化。”
他转身面向右边白板:“那欧美呢?那边要数据、要专业、要背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