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手机放回口袋,指尖还停留在计算器清零前的最后一串数字上。二十四万,像一根细针扎在心口,不疼,但扎得人清醒。他站在仓库的光柱里没动,尘埃绕着他的影子打转,像在等一个答案。
回到办公室时,小陈已经把上周的出库数据整理好放在桌上,还贴心地用回形针别了张便签:“刘哥,按您说的,把三个月以上没动的库存全标红了。”
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抽出一张A4纸,刷刷画了两个圈,中间画了条波浪线。“成本和效率,就像俩轮子,一个瘪了,车就得歪。”他抬头,“明天开会,不聊怎么干,聊怎么‘看’——咱们得知道,轮子到底转没转,转多快。”
会议室的白板刚擦干净,刘好仃提笔写下:“评估,不是庆功,是照镜子。”
话音刚落,财务小林就举手:“我觉得重点还是成本。省下的钱是实打实的,效率再高,账上没现金流,还是虚的。”
采购老李立刻接上:“可效率提不上去,订单一压,客户跑了,省那点钱有啥用?”
技术组的小王缩在角落,小声嘀咕:“要不……两个都算?搞个综合分?”
刘好仃笑了,把笔帽一扣:“好主意,但得分清主次。”他转身在白板上列了三栏:成本节省、周转提速、客户响应。
“咱们的目标不是比谁省得多,而是让整条链子跑得顺。”他敲了敲中间那栏,“效率是脉搏,成本是血压,都得稳。”
他让小陈牵头,拉个评估方案框架,要求简单明了:物流成本按吨公里算,库存周转看天数,客户交付准时率按单计。每项给个权重,最后合成一个“供应链健康指数”。
“别整太复杂,”刘好仃提醒,“咱们不是写论文,是看病开方。”
散会后,小林追出来:“刘哥,那权重……您定个数?”
“你们定。”他摆摆手,“但记住,权重不是数学题,是选择题——咱们最怕什么,就给什么多加点分。”
接下来两天,数据组像进了冲刺期。三台大屏轮流滚动着各国仓库的出入库记录、运输里程、清关时长。可越查问题越多——迪拜仓的装卸数据缺了两周,韩国那边的运输发票居然还有手写版的。
“这咋统?”小王抱着笔记本直挠头,“数据都对不上,算出来也不准啊。”
刘好仃走过去,看了眼屏幕,没发火,反而笑了:“数据不全,说明咱们以前太‘信任感觉’了。现在补,正好。”
他当场拍板:缺数据的部门,三天内补全;补不了的,负责人来开会说明原因。同时,抽调小王和财务组的小张组成“数据审计双人组”,交叉核对每一条录入信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