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散会后,小林留下来帮忙收拾投影仪。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车间二号线的屋顶,阳光照在光伏板上,反射出一片银光。
“您真觉得咱们能做建材集成?”小林问。
“我不知道。”刘好仃转过身,笑了笑,“但我知道,如果连看都不敢看一眼,那就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原材料。”
茶话会成了每周惯例。第三周的下午,会议室的圆桌上堆满了打印纸、荧光笔和空咖啡杯。每个人面前都摊着自己的“作业”,像在准备一场小型答辩。
刘好仃让各组轮流汇报。
智能玻璃组最先发言。小李翻着PPT,声音有点发紧:“我们查了近三年的市场数据,发现智能调光玻璃在高端写字楼和五星级酒店的需求年增长率超过18%。特别是北上广深,新建项目里有三成都考虑用这类材料。”
“成本呢?”刘好仃问。
“高。”小李老实答,“一平米进口产品要八千到一万二,咱们的基材大概三千五。中间差价,全被国外集成商拿走了。”
刘好仃点点头:“所以人家卖的不是玻璃,是整套方案。”
绿色建材集成组的老张接过话:“我们看了几个国内案例,发现一个问题——客户要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一整套‘绿色认证’服务。比如LEED认证,光有节能玻璃不够,还得配通风系统、雨水回收、智能照明……咱们目前,只占其中一环。”
“也就是说,咱们连门票都还没摸到?”有人小声嘀咕。
“不是没摸到,是没看清票上写啥。”刘好仃没否定,反而笑了,“以前咱们只管生产,现在得学会看‘客户需求说明书’。”
轮到低碳建筑服务组,小林站起身,放了一张城市规划图:“我们重点研究了几个新城开发区,发现政府现在推‘近零碳园区’,补贴力度大。但投标门槛也高,要求企业有全流程服务能力,从设计到运维都得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