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手机从桌上翻了个面,屏幕朝下,像是怕那条新人事通知再跳出来搅局。窗外的阳光斜切进会议室,正好落在白板上那行“看见差异,不是为了改变谁,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被看见”上,字迹被光拉得微微发亮,像镀了层薄金。
他清了清嗓子:“昨天大家提的‘文化小档案’,我觉得挺好,但光有档案,像只开了个头的信,得往下写。”
小陈正拿笔帽戳着桌角,一听这话立刻抬头:“那是不是该动真格的了?不能老是聊着玩儿。”
“不是聊着玩儿。”老张纠正他,顺手把保温杯拧紧,“是聊着‘学’。”
刘好仃笑了:“学对了,下一步就是‘做’。咱们得搭个架子,把之前摸到的这些文化特点,变成能落地的事儿。”
他拉开椅子坐下,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笔记,边角还画了个小太阳,是他习惯性画的“好点子标记”。
“德国人信流程,日本人重执行,巴西人要氛围,印度人看家庭——这些不是缺点,是拼图的边角。”他顿了顿,“咱们的任务,不是把拼图剪整齐,是找到它们能咬合的地方。”
小王举手:“那咱们搞点活动?比如‘国际文化日’?每人带道家乡菜,边吃边讲规矩?”
“可以。”财务老陈点头,“但得控制预算。食堂借场地行,食材补贴每人五十,不能再多。”
“五十?”小陈瞪眼,“德国同事说他们团建喝啤酒都人均一百起步。”
“那是团建,不是文化节。”老陈推眼镜,“咱们是融合,又不是办美食节。”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只在本子上写下“活动形式:交流优先,成本可控”,然后圈了圈“交流”。
“其实,”他慢慢说,“吃喝是入口,但不是终点。咱们要的,是让大家在干活时,也能顺溜。”
他抬头:“比如,德国工程师写日志写到凌晨,巴西小伙觉得他在‘折磨自己’,这误会怎么破?”
“让他俩一起值个夜班?”小陈笑,“看谁先崩溃。”
会议室一静,随即爆笑。
刘好仃也笑,但很快收住:“笑归笑,可真要破,得让他们亲眼看见对方为什么这么干。”
他翻开本子,指着之前记的几行:“德国人说,数据不会退休。巴西人说,笑是开工的钥匙。这两种‘认真’,能不能共存?”
没人答,但笔尖划纸的声音多了起来。
“所以,”刘好仃合上本子,“咱们的方案,不能只搞‘玩’的,也得有‘练’的。文化交流活动要搞,团队协作项目也得上。”
“你是说,把文化融进工作里?”小王问。
“对。”刘好仃点头,“比如,让德国和巴西的同事一起负责一条临时产线,流程由德国人定,晨会由巴西人主持,看能不能跑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