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陈把笔插进笔记本的环扣里,刚起身想去茶水间泡杯咖啡,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刘好仃发来的消息:“今天七点,会议室,带上周归档的《技术分享登记表》。”
他低头看了眼时间,六点十八分。天还没亮透,车间外路灯还亮着,但会议室的灯已经开了,门缝里透出暖黄的光。
推门进去时,刘好仃正低头翻一份文件,桌上摆着三叠纸,最上面那张写着“潜在专利点初筛清单”。小陈把笔记本放在桌边,顺口问:“这么早,是要赶申报材料?”
“不是赶。”刘好仃头也没抬,“是踩点。今天是‘技术资产日’,咱们上个月定的规矩,得先自己守。”
他翻开登记表,手指停在一条记录上:“镀膜温度梯度控制——试错三次,废品率降1.8%。就这个。”
小陈凑过去看,有点迟疑:“可这记录是实习生写的,字都快认不出,数据也不全,能当专利材料?”
“能。”刘好仃抽出一张打印纸,“我让中控调了三个月的日志,把那三次调试的原始参数曲线全扒出来了。差多少度、停多久、气体流量怎么变的,都在这儿。”
他把纸推过去:“专利不认谁写的,认谁做的。咱们不靠嘴说创新,靠数据说话。”
小陈接过一看,眉头慢慢松开:“这曲线……还真有点门道。升温不是匀的,中间有个小波谷,像是故意降了一下。”
“对。”刘好仃点了点那处,“一般人会直接往上拉,但我们发现,降半度再升,膜层附着力反而更好。这步操作,连我们自己都没写进标准流程,对手抄不到。”
他拿起笔,在那波谷位置画了个圈:“这叫‘技术指纹’,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在那儿,就像玻璃里的应力线,只有懂的人才看得明白。”
两人正说着,技术组老李和质检小张也到了。刘好仃把材料分发下去,每人手里一份参数图、一份登记表、一份初拟的技术说明草稿。
“今天任务就一个:把这十七项‘可能有用’的点,筛出第一批能报的。”他说,“别怕麻烦,咱们现在多写一页纸,将来少打一场官司。”
老李翻着材料,皱眉:“有几项是口头讨论记的,连实验都没重复过,报了会不会被驳?”
“那就补。”刘好仃打开电脑,“调日志,查记录,实在找不到的,安排重做一遍。咱们不报虚的,但也不能让真的埋了。”
小张指着其中一项:“这个‘多层镀膜顺序优化’,我记得是上个月调试时随口提的,当时还笑说‘要不试试倒过来’,结果真行了。”
“那就更得报。”刘好仃笑了,“灵感不是天上掉的,是站在生产线边上,看着废品堆出来的。咱们厂没院士,也没博士后,但我们有三十年没断过的炉火,每一炉都算数。”
大家低头开始整理,打印机嗡嗡响起来。刘好仃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能重复的,算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