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抽屉合上的咔哒声还在耳边,刘好仃没坐回椅子,而是把刚整理好的《文化背景登记表》轻轻推到桌角。他看了眼手机,小李发来的那张“火神节”草图还留在相册首页,碗里盛的不是酒,是冷却水——敬完火神,第一炉玻璃特别稳。
这话说得玄,可混合二班最近三周的返工率确实压到了全厂最低。老张虽然嘴上不说,但昨天巡线时特意在交接记录上多看了两眼。
刘好仃打开投影,共享文档“咱们都咋说火”的页面跳出来,最新一条是小阮更新的:“火会呼吸,也会累。累了,就得歇。”底下有人跟了一句:“我们老家说,火睡着了不能吵。”
“人都到齐了?”他抬头问。
王姐正拧保温杯盖子,小林刚连上电脑,小李抱着一叠打印稿进来,上面全是手写笔记的扫描件。
“开始了。”刘好仃按下播放键,老黄徒弟录的那段客家话缓缓响起,语速慢,调子沉,像炉火将熄未熄时的低鸣。他说那天不能换炉工,怕冲撞了火神;敬完水,火苗会突然窜高一截,像是回应。
“这段得留着。”王姐听完,合上本子,“可咱们记了快二十条了,五花八门,光靠贴墙,看热闹还行,真想用上,得有个主心骨。”
小李点头:“我也觉得,不能光让大伙儿讲故事。讲完呢?听完感动一下,第二天照常干活?”
刘好仃没答,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中央画了个圈,写下一个“火”字。接着画第二圈,写“手艺”,再画第三圈,写“人”。
“咱们收的这些,表面是方言、习俗、老规矩,其实都在说同一件事。”他顿了顿,“火不是机器,是伙伴。你急,它炸;你躁,它偏;你哄着它,它就给你好玻璃。”
小林抬起头:“所以咱们要做的,不是让大家学彼此的话,而是明白——原来别人也这么看火?”
“对。”刘好仃点头,“火是共通的语言。炉前不分籍贯,只分心静不静。”
王姐忽然笑了一声:“你这话说得,像要办个‘拜火教’。”
“那就办。”刘好仃也笑了,“不过不拜神,拜经验。咱们不搞虚的,就从火出发,一步一步来。”
他调出混合二班的排期表:“下周二开始,对照实验正式上线。‘心静不静’这句,已经写进交接流程。这不是闲聊,是工艺参数。”
小林眼睛一亮:“那咱们的文化方案,能不能也按生产节奏走?比如——别挑上班时间开会,改在设备调试、换模间隙搞点小活动?”
“正有此意。”刘好仃打开新文档,标题打了三个字:三阶九步。
“第一阶,叫‘识火’。”他边说边打字,“组织‘火语故事会’,每人讲五分钟,说说老家怎么对待火。可以录音,可以画图,不会写的,找人代笔都行。地点就定在茶水间,午休时间,不占工时。”
小李举手:“万一没人愿意讲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