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就从愿意的开始。”刘好仃说,“谁讲了,名字记一笔,不发钱,但年终评优参考。咱们不搞大张旗鼓,就悄悄攒点‘文化分’。”
王姐点头:“这能落地。钱不多,但面子到了。”
“第二阶,叫‘共火’。”刘好仃继续,“搞一次‘同炉烧制’,抽两个不同背景的班组,合作烧一炉玻璃。从配料到退火,全程协作,咱们跟拍记录,看他们怎么沟通、怎么调参数。”
小林问:“这得占生产线吧?老张能批?”
“安排在设备周保那天。”刘好仃早有准备,“本来就不接单,正好练手。而且——”他顿了顿,“烧出来的东西,咱们不扔,贴上标签,写‘第一炉融合玻璃’,放展厅。”
小李笑出声:“这名字起得,跟新产品似的。”
“就是新产品。”刘好仃说,“人合了,玻璃能不合?”
“第三阶,叫‘传火’。”他最后写下,“选几个老师傅,带新人,不光教技术,也讲背后的老理儿。比如陈师傅那套‘三献礼’,以前当迷信,现在看,其实是心理节奏管理。”
王姐忽然问:“要是有人不愿带呢?”
没人接话。
刘好仃没回避:“那就先找愿意的。谁报名,谁上。咱们不强求,但谁做了,就让人看见。”
小林打开HR系统界面:“我可以设个‘文化贡献’字段,每次参与活动自动记分,年底汇总,跟技能分并列。”
“好。”刘好仃点头,“不加钱,但加名。荣誉这东西,有时候比奖金还重。”
王姐在本子上划了条线:“那方案总得有个名头吧?总不能叫‘三阶九步’,听着像练功。”
刘好仃想了想,在白板上写下六个字:以火为媒。
“火是咱们的饭碗,也是咱们的共同话题。有人靠它吃饭,有人敬它如神,有人怕它发脾气——但谁都不能否认,没火,就没玻璃。”
小林轻声念了一遍:“以火为媒……挺顺。”
“就它了。”王姐合上本子,“下周故事会,我第一个讲。我们东北那疙瘩,冬天烧炕,火候不对,炕裂了,全家挨冻。那会儿我妈总说:‘火不认人,只认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