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手机放回裤兜,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九点十七分。培训室的灯还亮着,小陈的影子映在墙上,正踮着脚挂一张图表。他没再回办公室,转身走向会议室,钥匙串在腰间轻轻晃荡,发出细碎的响声。
门一推开,小林和老周已经坐在桌边,面前摊着打印好的培训需求分析汇总表。小林手里捏着一支红笔,正在某一行画圈,老周则盯着表格最下方的备注栏直皱眉。
“来了?”小林抬头,“我们刚在琢磨,这需求列得是清楚了,可怎么落地?光是‘沟通能力’这一项,四个岗位四种解释,总不能请四个老师来讲课吧。”
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把笔记本打开:“不急着排课,先定方案。咱们不是已经按岗位分了四类吗?技术操作、维修支持、质量管控、生产协调。每一类,再拆能力,按缺啥补啥的路子走。”
老周抬眼:“可每个人都不一样,小陈想学编程,老李只想把参数看懂,这‘个性化’三个字,听着好听,做起来怕是要累趴下。”
“那就不是一人一方案,是‘一类一策’。”刘好仃敲了敲桌面,“比如维修支持类,重点补系统思维和故障排查逻辑;质量管控类,主攻新标准解读和报告撰写。人在组里,需求有共性,就能打包培训。”
小林眼睛一亮:“那像小陈那种想往技术管理走的,是不是可以单独拉个‘潜力班’?提前给点管理基础和项目思维?”
“可以。”刘好仃点头,“但别叫‘潜力班’,听着像贴标签。就叫‘拓展组’,谁有兴趣谁报名,门槛不高,内容灵活。咱们不卡人,只搭梯子。”
会议室安静了一瞬。老周慢慢点头:“这么一分,确实比撒胡椒面强。可问题又来了——有些课,比如跨部门协作,好几个岗位都提了,是不是得一起上?”
“当然。”刘好仃笑了,“这不正好吗?以前各干各的,信息不通,现在借培训把人凑一块儿,边学边磨合。培训不是关起门来听课,是让不同岗位的人坐到一张桌前,把话说开。”
小林突然想起什么:“上次包装组的老大姐说,机器太快,手跟不上。这种操作适应类的培训,是不是得一对一?”
“对。”刘好仃翻开笔记本,“这类我们叫‘实操护航’。安排老师傅带新人,或者让技术员蹲点指导,不赶进度,按个人节奏来。咱们不追求‘全厂三天学会新系统’,要的是‘每个人都能稳稳上手’。”
老周叹了口气:“可人手呢?老师傅自己活都干不完,哪有空带人?技术员更忙,抽不出整块时间。”
“那就拆时间。”刘好仃说,“十分钟也能讲一个点。咱们不搞八小时大课,搞‘微课’。早上交接班前讲五分钟,午休抽十分钟,晚上收工前复盘五分钟。积少成多,润物细无声。”
小林忍不住笑出声:“这不跟吃药似的,一日三次,饭后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