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能不能把废玻璃再利用率从68%提到85%?
包装用的塑料护角,能不能换成可降解的?
厂区那片空地,能不能种点树,顺便做个小生态角?
员工每年能不能组织一次公益行动,比如去学校修窗户?
写到这儿,笔顿了。
这些事听着都不大,可真做起来,哪件都不轻。钱要算,人要调,流程要改。更难的是——做这些,客户真会在意吗?订单会多吗?
他想起早年厂里搞过一次捐款,大家凑了三千块寄给山区小学。后来对方寄来感谢信,还有一张孩子们站在新窗户前的合影。照片里,玻璃映着阳光,孩子们笑得睁不开眼。
那会儿没人问“值不值”。
可现在不一样了。企业做大了,一举一动都有人看。做好事不能只靠“觉得该做”,还得有规划、有声音、有回响。
他叹了口气,把本子转了个方向,重新写:
品牌形象升级,不能只靠产品和服务。
全球化趋势下,社会责任是“通行证”。
我们起步晚,但可以稳着来。
写完,他盯着第三条看了很久。
稳着来,不代表不走。
他想起上个月去新供应商考察,那家做可回收护角的小厂,老板是个年轻人,说话直接:“我们贵一点,但每卖一万只护角,就能少一吨塑料进 landfill。”
当时他没接茬,现在却突然听懂了那句话的分量。
不是“少一吨”,是“少一吨”。
他拿起笔,在本子角落补了一句:
“社会责任不是额外负担,是另一种产品。”
窗外传来叉车的提示音,一车新玻璃正被运往仓库。他抬头看了眼,忽然问自己:这块玻璃,除了透光、防爆、耐磨,还能承载什么?
能承载一个孩子的安全?
能承载一片树林的呼吸?
能承载一句“我们和你们一样在乎未来”?
他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