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王的手机在裤兜里震了一下,他掏出来瞄了一眼,抬头看向刘好仃。刘好仃正站在车间工具间门口,手里捏着一张打印纸,眉头微皱,像是在数上面的字。
“他们回了。”小王说。
刘好仃没抬头,只“嗯”了一声,把纸往墙上一贴,拿胶带四角固定。那是首期“十分钟识读课”的脚本,标题是“出口标签认一认”,下面列着五个词:高温、防水、承重、抗压、耐候。每个词后面都跟着一行手写拼音和一句简单解释,像当年黑板报上的安全提示。
“拍吧。”他说,“趁早班还没开工,十五分钟搞定。”
班组长老周赶紧招呼两个报名讲课的质检员站到镜头前。手机支架是临时拿扳手和铁皮夹子拼的,镜头歪了两回,拍出来的画面像是喝醉了走路。第一个词刚念到“高——温”,背景里就有叉车“嘀嘀”倒车,录音全废。
“再来。”刘好仃说,“别笑,也别快。咱们不是拍广告,是教人认字。”
第二次录到“耐候”时,质检小李卡了壳,把“候”念成了“后”。老陈在边上听得直摇头,走过来一把抽走稿子:“你这发音,外国人听了以为咱们护角能抗台风还能抗感冒?”
一群人笑作一团。刘好仃也笑了,但还是喊了停。
“老陈,你来念。”他说,“你嗓门大,还稳。”
老陈推辞不过,站到镜头前,清了清嗓子,像当年广播站念通知似的,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录完一遍,回放时发现最后半秒镜头扫过墙上的标签样稿,英文写着“Weather Resistant”,括号里一行小字:“待沙特确认”。
没人说话。那行字是小李昨天夜里加的,客户还没回,但厂里已经按这个译法打了三批样品标签。
“留着吧。”刘好仃说,“反正拍都拍了,错就错了,改了再录。咱们不遮不掩。”
视频存进内部群文件夹,命名很直白:“出口标签识读·第1期”。小王顺手发到工人微信群,不到十分钟,评论区冒出二十多条。
“我夜班看不到,能回看吗?”
“防水那个图能不能再大点?”
“下次教‘易碎品’不?”
刘好仃一条条看完,把手机递给小王:“告诉他们,能看,也能改。明天继续录,轮着来,谁会谁上。”
技术部那边,周二下午两点的会议室门一开,就听见吵声。
“Crush Proof怎么不行?听着多带劲!”
“带劲顶什么用?检测报告上写‘带劲’,客户能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