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进门时,桌上摊着三份“抗压”翻译稿,两种说法,两种风格。他没坐主位,拎了把椅子靠墙坐下,从包里掏出刚打印的识读课视频截图。
“工人学的是‘Pressure Resistance’。”他说,“你们文件里一会儿‘Crush’,一会儿‘Load Bearing’,同一个词七个样,他们怎么记?”
没人吭声。
“咱们现在干两件事。”他把图钉在白板上,“一是让工人看得懂标签,二是让文件经得起看。两边得对得上。”
他提议建个“三审流程”:技术定义、翻译初校、他最后把关。每个词入库前,必须写清用在哪儿——是贴包装,还是进报告,还是回邮件。
“不是比谁英文好,是比谁写得准。”他说,“咱们不搞花活,搞统一。”
会议开了四十分钟,最终敲定五个核心术语的官方译法。老陈负责建电子台账,每条记录都要附上使用场景和审核人签名。散会前,刘好仃在“Crush Proof”旁边画了个圈,批了句:“口语化,暂不入库”。
“留着讨论?”老陈问。
“留着。”刘好仃点头,“万一客户自己就这么叫呢?咱们得听得懂,但不急着跟。”
回车间路上,小王把手机递过来:“沙特那边又来了消息。”
刘好仃停下脚步,接过手机。屏幕上是客户发来的截图,他们官网的英文产品页已经更新,页面底部还加了句备注:“Technical specs available upon request.”
“他们问,”小王说,“是不是已经在准备合作了?”
刘好仃盯着看了几秒,转身往培训室走。
公告栏上还贴着上次的客户留言截图,边上新添了一张打印纸,标题是“他们看见了”,下面并排贴着两样东西:沙特的提问,和刚录完的识读课视频截图。
他没多说话,召集各班组代表开了个短会。
“不讲大道理。”他说,“就看两样。”
他指着公告栏:“客户看到咱们改了官网,以为我们要合作。咱们改的,不只是网页,是态度。”
又指了指视频:“工人录的课,教五个词。这些词,现在贴在出口箱上,写在检测报告里,也回在邮件里。他们学的,不是英语,是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