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面汤上的葱花散开后,刘好仃把碗推到一边,打开“实践日志”本子,在第二条记录下又添了一行字:“第3天,小李主动整理常见问题应答模板3条。”他合上本子,起身时顺手把U盘拔下来,塞进工装口袋。
天刚亮,培训室的灯已经亮了。刘好仃把U盘插进电脑,调出“实战素材库”里的文件夹。视频、修改稿、问答实录、墙上的批注照片……密密麻麻存了三十多个文件。他一条条翻,手指在鼠标滚轮上轻轻滚动,像在清点仓库里的零件。
小王推门进来时,看见刘好仃正往一张表格里填数字。
“开始算分了?”他问。
“不算不行。”刘好仃头没抬,“练了这么久,总得知道谁在往前走,谁在原地打转。”
表格分三栏:语言准确度、问题响应力、协作主动性。每一项都有具体评分标准,比如“术语使用正确率≥90%”“独立完成邮件回复”“发起跨班次协作”。刘好仃把小王的几段视频调出来,一帧一帧过,嘴里念着:“PPT修改,一次完成,无返工,加一分;主动提醒数据错误,加一分;组织夜班对稿,加两分。”
“这分怎么算的?”小王凑近看。
“按干活算。”刘好仃点开一条夜班记录,“你那天发的邮件,小张翻译回中文发现‘承重’没写单位,立刻标出来。这叫响应力。但你第二天就改了流程,让所有文件先过一遍双语对照——这叫主动性。分就在这儿拉开。”
小王笑了:“我还以为您就看谁说话不结巴呢。”
“结巴不结巴,不如错不错。”刘好仃合上电脑,“走,叫老陈和质检组长,今天把分定下来。”
会议室里,三人围坐在桌前。刘好仃把评分表投影出来,老陈一眼就看到小王在“协作主动性”那栏得了最高分。
“他一个技术员,天天插手生产的事,算主动?”老陈皱眉。
“他插的是对的事。”刘好仃打开一段录音,“听听这个。”
音响里传出小王的声音:“……建议在PPT第7页加‘静态承重’说明,避免客户误解为冲击测试。”接着是小李的回应:“收到,我今晚校对时顺带查第三方报告。”
“这不是插手,是搭桥。”刘好仃关掉录音,“咱们的活,一个人盯十遍,不如十个人盯一遍。现在有人愿意主动搭这座桥,分不高,谁还愿意动?”
老陈没再说话,提笔在评分表上签了字。
当天下午,刘好仃把评分结果打印出来,贴在培训室门口。没有排名,只有每人三项得分和一句评语。小王那张写着:“从纠错到建规,进步看得见。”
没人围过去看。但第二天,墙上多了几张新纸条。一张是夜班小张写的:“下次能不能让我也牵头一次回复?”另一张是老周的笔迹:“我们班想试‘十分钟课’新主题——包装术语。”
刘好仃把纸条收进U盘文件夹,命名为“反馈·第一波”。
第三天早上,他刚进办公室,小王就追进来,手里捏着一封邮件。
“沙特那边来信了。”声音有点紧,“三个新问题,要今天中午前回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