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周一愣:“换?预算不够,而且……新机型兼容不了老模具。”
“所以呢?”
“所以只能修。”
“对。”刘好仃点头,“修,不是因为勤俭节约,是因为换不起。可也正因为它能修、有人修,咱们的线才没断。”
他掏出笔记本,翻到一页密密麻麻的维修记录:“这些不是流水账,是我们活下来的证据。”
“可持续的第一条,不是碳排放多少,也不是ESG评分几级,是——关键设备坏了,能不能在48小时内恢复生产。”
小王忍不住问:“这算评估?”
“这是起点。”
回到会议室,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一边写“人”,一边写“设备”,一边写“流程”。
“评估不是查账,是查命。”
老陈犹豫着问:“那……会砍预算吗?”
“不会。”
“会裁员?”
“也不会。”
“那是查啥?”
“查我们哪天要是突然被断电、断料、断人,还能不能活下来。”
散会后,小王在纪要本角落写下“查命”两个字,顺手贴在了培训室门口的公告栏上。旁边是那张“首航试水”的标签,已经被老周揭下来,换成了他维修日志本的书签。
第三天早会,刘好仃没开长会,只在公告栏前站了几分钟。
“南洋首样”旁边,他添了一行小字:“第一批上天了,第二批靠什么?”
底下没人问,但有人拿笔抄了下来。
当天下午,镀膜车间的白板上多了一条留言:
“如果镀膜液供应中断,能不能用旧配方顶三天?”
下面没人署名,但字迹像小张。
第四天,刘好仃在办公室整理文件,小李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纸。
“刘工,我查了近三年的极端天气记录,东南亚雨季提前的概率在上升,未来三年,高温高湿环境可能更频繁。”
“嗯。”
“我还调了咱们所有出口订单的运输路线,发现七成走海运,平均在港滞留时间比预期多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