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天后,初稿汇总。刘好仃把三份文档投影到白板上。左边是登记表,右边是轮值与话术,中间是归档逻辑。他刚点开,小王就发现不对劲:“我这儿按‘建议类型’分了四类,你归档怎么按‘紧急程度’排的?”
行政一愣:“我以为要优先处理安全类的。”
小技工也发现问题:“我话术里写‘暂不采纳’的,归档标成‘长期观察’,那以后怎么找?”
刘好仃没急着改,而是让三人互换文档,各自在纸上写下看到的矛盾点。十分钟后,他收上来,贴在墙上。一共七条,最上面那条是:“流程断在‘响应’和‘归档’之间。”
“咱们得像修灯一样修流程。”刘好仃说,“从人投建议开始,到收到回音结束,中间每一步都得接上。”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四格:“接收—分类—响应—归档。就这四步,谁也别多,谁也别少。”
“分类怎么分?”小王问。
“不分大类。”刘好仃说,“只分‘能当场解决’‘需协调’‘暂不采纳’三种。登记表上不体现,但响应人心里有数,归档时标清楚就行。”
“那话术呢?”小技工问。
“能解决的,回‘马上安排’;需协调的,回‘正在沟通,三天内答复’;暂不采纳的——”刘好仃顿了顿,“回‘谢谢你提,这个我们暂时办不了,但会记在心里。’”
小王小声嘀咕:“这话说出来,真不冷?”
刘好仃没答,而是翻开笔记本,找到一页写着“23:47,饭热了,但没敢吃”的记录。他把本子递给小王:“你说,要是这人提了‘能不能晚上也开微波炉’,咱们回个‘暂不采纳’,后面不加那句‘谢谢你提’,他会怎么想?”
小王没说话,低头把那句回复抄进了文档。
接下来三天,方案进入打磨期。刘好仃每天早上看一版,提三到五个问题。小王把登记表从横版改成竖版,加了“接收时间戳”一栏;小技工把轮值表做成可替换的插卡式,还设计了“响应人交接便签”;行政调整了归档路径,确保每条建议都能在系统里找到完整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