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调度台的灯还在闪,刘好仃把日志本合上,夹进工装内袋。他没再看那条新弹出的排产建议,转身朝会议室走。走廊上几个工人正围在饮水机旁说笑,见他过来,声音低了半截。他点点头,没停步,手在门把手上顿了顿,推门进去。
会议室的白板上还留着三天前的排产流程图,角落歪歪扭扭写着“谁来接?”三个字,是小林写的。刘好仃走过去,拿起板擦,把整块白板擦干净,只在正中央写下四个字:要什么人。
阿珍和小林前后脚进来,手里都拿着笔和本子。阿珍把排班表放在桌上,小林则把平板支在支架上,屏幕亮着,是系统权限分布图。没人说话,但空气里有种熟悉的节奏——就像切割机启动前,电流嗡嗡爬升的那几秒。
“上周说的,”刘好仃开口,“咱们得搞清楚,到底要什么样的人。”
小林抬眼:“不是招人吗?怎么先开会?”
“招是下一步。”刘好仃从口袋里掏出日志本,翻到那页写着“路有了,领路人呢?”的纸,轻轻一推,本子滑到桌子中央,“现在连地图都没画完,领路人往哪儿领?”
阿珍伸手把本子转了个方向,看清了那行字,轻轻“嗯”了一声。
“所以今天不谈招,也不谈培。”刘好仃站直了,“谈‘标准’。我们得先说清楚,什么叫‘能顶上’,什么叫‘能想事’。”
话音刚落,小林就举手:“那当然是懂系统、会调参、能看数据的人。”
阿珍却摇头:“可光会看数据,不懂车间节奏,来了也白搭。前两天有个实习生,数据模型算得挺准,结果建议半夜三更调炉温,差点把夜班班长气走。”
“那也不能只看经验。”小林不服,“老李师傅手艺是好,可让他改系统参数,他连界面在哪都找不到。”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两人说完,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十字:竖线写“战略方向”,横线写“现有能力”,中间标了个“岗位动作”。
“咱们用这个看。”他说,“纵轴是咱们要往哪儿走——系统越来越聪明,生产越来越灵活;横轴是现在谁会什么;深度呢,是具体到每个动作,谁真能拍板。”
小林盯着看了两秒,忽然笑了:“这不就是咱们切玻璃的三坐标测量仪吗?X、Y、Z,缺一不可。”
“对。”刘好仃点头,“人也得放进去量。不是看简历多厚,是看能不能在这三个轴上对上点。”
阿珍在本子上记下“三轴分析法”,抬头说:“那先从最急的岗位开始?”
“就从系统响应开始。”刘好仃调出平板里的操作日志,“过去六个月,全厂能独立修改核心参数的,三个。其中八成问题,是小林你一个人处理的。”
小林挠头:“我也没藏私啊,谁问我都教。”
“问题是,”阿珍接话,“问的人少。大家都觉得‘反正有人会’,自己学不学无所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