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林笑了:“这不就跟切玻璃一样?不是一刀到底,是看料、看温、看节奏,一步步来。”
“对。”刘好仃在圆环外画了个箭头,“从内到外,一圈一圈走。谁卡在哪,就补哪。补好了,就能上台面。”
阿珍忽然想起什么:“可现在这七个半缺口,光靠培养,得补到什么时候?”
“所以引进也得跟上。”刘好仃打开另一份文档,“技术岗的招聘标准,不能只写‘本科以上,计算机相关专业’——那招来的可能是做APP的,不是修产线的。”
他一条条念:“第一,有制造业系统维护经验,哪怕只是实习过;第二,能现场写规则逻辑,不是只会调API;第三,愿意下车间,穿工装,跟老师傅蹲一台机器前聊三小时。”
小林听得直点头:“这比简历好看多了。”
“还有,”刘好仃补充,“引进的人,不直接管事,先跟班三个月。干过夜班,调过参数,被老李骂过一回,才算落地。”
阿珍笑了:“那咱们的‘双轨制’,算是定下来了?”
“定下了。”刘好仃翻开日志本,撕下一页空白纸,写下标题:《人才培养与引进策划草案》。
他分了四个部分:现状分析、目标能力、培养路径、引进标准。
阿珍负责整理岗位缺口数据,把“七个半”拆成具体岗位和班次;小林梳理技术能力清单,把“懂系统”细化成十二条可考核项;刘好仃则把“成长三环图”画进方案,配上说明:“工艺手感是根,系统逻辑是枝,决策平衡是果。根深,枝才稳,果才实。”
窗外天色渐暗,车间的灯一排排亮起,像被轻轻推亮的星轨。小林突然抬头:“这方案……得给谁看?”
“先不急。”刘好仃合上本子,“现在要的是‘能动’,不是‘能报’。等咱们把路标画清楚,自然有人愿意跟。”
阿珍把最后一行数据核对完,抬头问:“那下一步呢?”
刘好仃正把草案打印出来,纸张一张张滑出打印机。他拿起最上面那页,看着自己手写的标题,说:“下一步,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一圈,差几步,就能往前走。”
小林站起身,去拿回剩下的打印页。阿珍收好本子,准备归档。刘好仃把草案装进文件夹,夹在腋下,顺手关掉了会议室的灯。
走廊上,切割机的声音依旧规律地响着,像心跳。他走过饮水机旁,那张写着“这90天,我们多完成了17台紧急订单”的A3纸还在,边上多了一行新字:“下一轮,算我一个。”
他没停下,继续往前走。拐角处,手机震了一下。他掏出来,是系统推送的排产建议,标题写着:“B线可承接新单,预计节省工时1.8小时。”
他点开,看了两眼,正要回复确认,班组长老陈从车间探出头,手里捏着一张纸,眉头皱着:“刘师傅,这新单……参数有点怪,你看是不是系统算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