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记号笔帽咔地按上,白板上那个未闭合的环静静悬着,像一句没说完的话。他转身打开投影,第十轮测试的完整日志开始滚动,三台机器的数据流并排铺开,安静得像凌晨四点的车间。
“问号亮了七秒。”他指着宁波机的时间轴,“后台调度在同一时段偏移三次,每次0.3秒以上。不是崩溃,也不是卡顿,但它在‘犹豫’的时候,悄悄挪了资源。”
小吴嚼着口香糖的手停在半空。他盯着叠加曲线图,发现每当问号出现,后续指令的响应波形都会轻微抖一下,像是被什么绊住了脚。
“就像你打喷嚏前,肩膀先抖一下。”刘好仃点了点屏幕,“人没动,身体已经准备了。系统也一样,它‘想’动作,但没动,可资源已经被预占了。”
小李翻着报表:“可用户没反馈异常,通过率98.6%。”
“报表看的是结果,我们得看过程。”刘好仃切到另一组数据,“你们看这三分钟,深圳机连续收到四条模糊指令,系统每次都亮黄灯,没执行,也没清上下文。第四次,它把‘抬手擦汗’判成了‘准备切换模式’。”
“因为前面三次都没处理?”小吴问。
“对。它记着,但不会忘。”刘好仃在白板画了个漏斗,“信息进来,它存着,等确认。可人不是这样。你咳嗽一声,同事没理你,你不会连咳十次,你会改用别的办法。”
“所以系统在‘礼貌’地等,等得有点傻。”小李笑了。
“不是傻,是太认真。”刘好仃摇头,“认真过头就成了负担。它怕做错,结果把自己绕进去了。”
会议室安静下来。数据在屏幕上继续跑,像一条平稳的河,但河底下有暗流。
“我们得换个指标。”刘好仃写下“人机节拍同步率”,“不光看它做对多少次,要看它跟人能不能踩一个点上。比如老张操作,节奏是‘稳—快—停—看’,系统如果总在他‘停’的时候插话,哪怕提醒内容没错,也是打乱节奏。”
小吴挠头:“这怎么量化?”
“动作节奏、环境节奏、系统响应节奏,三者匹配度。”刘好仃调出老张的一段录像,“你看他拿工具,抬手、停顿、再落位,整个过程两秒。助手如果是人,会在第一秒末靠近工具箱,第二秒初递上扳手。我们现在呢?等他手完全停下才弹提示——晚半拍,像背课文。”
“所以不是响应快慢的问题,是时机。”小李明白了。
“对。它学会了等,但没学会一起呼吸。”刘好仃关掉录像,“我们之前设的‘缓冲期’,本意是让系统别冲动,可现在看,它有点太听话了。一直等,一直记,最后记了一脑袋事,反而不敢动。”
小吴盯着自己写的逻辑图,突然皱眉:“那要是连续来五个模糊信号,系统是不是就得卡在‘想’和‘不敢’之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