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晓彤眼睛一亮:“相当于给模型装个‘条件反射’?”
“对。”刘好仃点头,“人碰到烫的东西会缩手,不用大脑思考。机器也该有这种本能。”
团队立刻投入开发。林晓彤带队设计“环境扰动过滤器”,用频域分离技术把背景噪声和微弱信号剥开,再通过滑动窗口动态调整识别阈值。计算量压下来了,响应速度反而提上去。
测试时,一段混杂着叉车经过、风机启停的录音被导入,系统在0.3秒内锁定了隐藏的LF-0.4信号,并标红预警。
“成了。”林晓彤长出一口气,“现在它不仅能听清,还能‘屏住呼吸’听。”
刘好仃没急着庆祝。他知道,新模块得和旧系统无缝拼接,才能真正落地。
当晚八点,V1.1版本进入合并阶段。冷却系统、刀具磨损、主轴偏心、隐性疲劳四大模块统一打包,准备生成最终版。
可第一次模拟运行,警报就响了——误报率反弹至38%,系统把一次正常换刀识别成“冷却不足+主轴异常”双重故障。
“崩了。”林晓彤刷新日志,“新旧模块接口对不上,动态补偿项把基础阈值冲乱了。”
刘好仃盯着报错代码,发现是冷却模块的判断逻辑没更新,还在用V1.0的老参数。
“停自动打包。”他下令,“手动校验,一层一层过。”
四个人分成两组,一组查接口参数,一组重跑测试用例。从晚上九点,一直干到凌晨四点。
终于,在第三次修正后,系统稳定运行三小时无误报。LF-0.4信号被准确捕捉,其他已知故障识别率维持在92%以上。
“V1.1优化版,封版。”刘好仃按下打包键,文件名定为:“个性化体检V1.1-闭环准备”。
他走到白板前,划掉“补全变量权重库”,在最后一栏写下:“待测试验证——闭环启动”。
林晓彤靠在椅背上,揉着太阳穴:“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扛住真实产线的折腾了。”
“它能。”刘好仃看着屏幕上静静待命的系统界面,“咱们没教它怎么活,但教它学会了怎么‘醒’。”
他正要关机,显示器突然闪了一下。
新一条日志跳出:“检测到LF-0.4信号,来源:深圳二号线主轴,持续0.5秒,已标记高风险。”
刘好仃没动,只是轻轻点了下鼠标,将警报转发至检修组邮箱。
然后他打开语音备注,录了一句:“明天早会,先拆二号线主轴,查轴承预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