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茶杯往桌上一搁,水纹晃了三晃才停。小李正往系统里导数据,老张坐在旁边,手里捏着张打印出来的图表,眉头松了半截。
“昨儿那张#001,我翻了三遍日志。”刘好仃开口,“三次运行,两次报警一次漏,系统记了预警,留了痕,流程走通了。”
小李头也不抬:“不止那张。从昨天下午一点四十七分起,新规则上线,一共捕获了十三次识别分歧,全进了模糊库。人工复核后,八次确认是高风险,五次是误扰。”
老张把图表推过去:“你看这儿,改进前,AI对边缘裂的漏检,差不多三成。现在回测七天数据,同样的图,漏的只剩九个点。”
“不是运气。”小李调出对比图,“我们补了二百一十七张标注图,全是带气泡、磨砂干扰的边缘裂。模型现在见得多,心里有数了。”
刘好仃凑近屏幕:“以前是看一眼就下结论,现在是犹豫了,反而对了路。”
“犹豫是好事。”小李笑了,“以前它瞎自信,现在知道哪块儿虚,先喊人。”
老张哼了一声:“我倒不怕它犹豫,就怕它以后光喊人,自己不动脑。”
“它本来就不该动脑。”刘好仃说,“它干的是‘筛’,咱们干的是‘判’。筛子眼细了,活儿才轻。”
小李把两组数据并排打开。左边是改进前的测试记录,红色警报密密麻麻,像被戳了一排洞的纸;右边是启用新规则后的结果,警报少了,但每一条都带着“已标记”“已归档”“已复核”的戳。
“漏检率从31%压到9%,提升明显。”小李指着曲线,“更关键的是,分歧预警率从18%涨到44%。说明系统对模糊案例更敏感了,风险提前暴露,不是藏起来。”
老张盯着那根上扬的黄线,看了足足半分钟,才点头:“这数,站得住。”
“不止数。”刘好仃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硬皮本,翻开,“这是我昨天下车间记的。B线今天上午跑了四百块玻璃,AI自动放行三百一十二块,剩下八十八块进了复核区。老张带人看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挑出七块真问题,全是边缘微裂,两块还带自爆前兆。”
他合上本子:“零漏。”
老张没说话,伸手摸了摸显示器边框,像是在确认什么还在原位。
“咱们得写个东西。”刘好仃说,“不能光靠嘴说稳了。”
小李立刻新建文档,标题打了一半,又删掉,重新输入:“边缘缺陷识别优化效果评估报告”。
“第一条写清楚。”老张说,“不是系统替人做决定,是帮人把眼睛擦亮。”
“记上了。”小李敲字,“‘预警机制不替代人工终审,所有高风险案例须经三人会审确认’。”
刘好仃靠在椅背上:“还得把数据列全。改进前漏检率、改进后漏检率、预警触发频次、人工修正比例,一条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