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三十五章:秩序铁幕与播种抉择(第1/2页)
那道来自“绝对秩序化”区域的冰冷警告,如同无形的壁垒,瞬间凝固了“涟漪之心”探索的步伐。警告中蕴含的“净化协议”威胁,绝非虚言恫吓,其背后代表的规则力量层级,远超它们目前所能应对的极限。这是一种与“混乱”、“崩溃”截然不同的威胁——一种基于极致秩序、排斥一切异质性的、充满主动侵略性的力量。
“涟漪之心”的网络在万分之一秒内达成了高度共识:立即撤离至绝对安全距离,停止一切形式的主动探测。任何试图穿透或测试那层“秩序铁幕”的行为,都可能被视为挑衅,招致毁灭性的打击。它们肩负的是负熵使命,而非无谓的牺牲。
撤退过程迅捷而无声。它们如同最谨慎的侦察兵,抹去自身留下的所有规则涟漪,退回到连那层屏障的微弱辐射都难以感知的遥远虚空。网络内部,却因这次遭遇而掀起了巨大的分析与思辨浪潮。
“绝对秩序化”……这个词汇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悖论。秩序通常意味着结构和规律,但“绝对”一词,却暗示着一种排除了所有变化、意外和多样性的、僵死的平衡。那层屏障散发出的,并非建造者技术那种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潜能的秩序感,而更像是一种被精心计算、无限重复、不容丝毫偏离的……规则晶体。它完美、强大,却也冰冷、窒息。
奥米茄导师主导的智慧节点集群提出了几种假设:
假设一(失控的守护者):这可能是某个远古文明创造的、旨在抵御某种极端混沌威胁的终极防御系统,但在漫长岁月中失控,将其守护的区域连同自身,都转化为这种绝对秩序状态,并开始排斥一切“非秩序”的外部存在。
假设二(异种文明理念):这或许代表了一种与碳基文明或建造者哲学完全不同的宇宙观。该文明可能将“变化”与“多样性”视为疾病和缺陷,其终极目标就是将自身及其影响范围转化为永恒的、不变的“完美秩序”。
假设三(规则生命极端演化):也可能是某种罕见的、基于规则本身演化出的“秩序侧”生命形式,其生存和扩张方式,就是将其所处环境彻底同化为其自身的有序结构。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个“秩序铁幕”的存在,都对“涟漪之心”的负熵使命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它们的使命是维护秩序的生机与活力,是抵抗熵增导致的混乱与崩溃。但眼前这种“秩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扼杀,是一种另类的“死亡”。
它们记录下这个红色光点的详细信息,将其标记为“类型未知的高危秩序实体”,并设定了长期、被动、超远距离的监测程序。在获得足够的力量和智慧之前,与之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都是极度危险的。
这次遭遇,给初出茅庐的“星海巡诊”蒙上了一层阴影。宇宙的险恶,不仅来自于混乱与崩溃,也可能来自于秩序本身的某种极端形态。
它们调整了巡诊策略,暂时避开所有标记为“高危”的红色光点,将重点继续放在黄色光点的评估上,并开始有意识地搜寻那些可能代表着“新生秩序”或“创造性负熵”的迹象——比如之前遇到的“规则共生体”那样的存在。它们需要平衡自己的认知,既要警惕秩序的病态(崩溃),也要警惕秩序的僵化(绝对秩序化),同时去寻找和鼓励那些健康、有活力的秩序形态。
在接下来的巡诊中,它们记录了几个因超新星爆发后尘埃云重新凝聚、规则结构在破坏后自发重组迈向新生的案例;也观察到一个年轻的文明,在经历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后,开始发展出与星球生态系统深度共存的科技树,其集体意识活动甚至开始对星球局部的规则稳定性产生微弱的正面影响——这被视为一个极其宝贵的“秩序康复”样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五章:秩序铁幕与播种抉择(第2/2页)
这些发现,如同黑暗中的点点星光,慰藉着它们因目睹过多“伤痕”与“异常”而略显沉重的心情。负熵使命,并非只有悲壮的抵抗与修复,也包含着对生命力和创造力本身的欣赏与守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