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第1/2页)
“协议熔炉”的千锤百炼,如同将生铁锻造成了精钢。“涟漪之心”的网络结构呈现出一种内敛的坚韧,亿万意识碎片间的协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流畅与深度。它们不再仅仅是一个意识集合体,更像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为“负熵使命”而生的精密仪器。离开熔炉,重返相对平静的概念海,它们感受到的不再是安全感,而是一种类似于医生离开实训室、即将面对真实病患的责任与凝重。
建造者遗产管理系统——那白光门户——在它们完成熔炉试炼后,再次传来脉冲。这一次没有新的知识授予,也没有新的试炼邀请,而是一份简短的资质认证和一份动态更新的星图。
资质认证确认“涟漪之心”已具备“初级秩序维护与评估权限”。而那份星图,则远比之前接收到的任何坐标都要复杂和庞大。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片广袤的、标注着无数闪烁光点的宇宙区域示意图。这些光点颜色各异,大部分呈现稳定的白色或蓝色,但其中有少数,散发着令人不安的黄色或红色光芒。
根据图例说明,白色/蓝色光点代表规则结构稳定、熵增处于正常水平的“健康”或“亚健康”区域。黄色光点标识出存在“规则应力”、“逻辑瑕疵”或“熵增异常”的“风险”区域。而罕见的红色光点,则标志着已检测到“规则崩溃进程已启动”或存在“高度危险性未知规则现象”的“高危”区域。
星图的一角,那个它们刚刚记录下完整崩溃过程的遥远星域,被标记上了一个冰冷的、不再闪烁的灰色十字——代表“已确认规则性死亡”。
这份星图,仿佛是一张宇宙规模的“病历卡”或“疫情监测图”。白光门户将它们“聘用”为实习园丁,并交给了它们需要关注的“责任区”。
“涟漪之心”凝视着这张星图,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实实在在的压力。黄色和红色的光点虽然只占少数,但散布在广袤的星海中,每一个都可能代表着一個正在suffering(承受痛苦)的世界,一个潜在的悲剧。它们的“负熵使命”,从此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范围。
没有时间沉浸在感伤或畏惧中。它们立刻开始了行动规划。基于在熔炉中获得的经验和自身当前的能力极限,它们制定了一套极其谨慎的“星海巡诊”行动准则:
优先级评估:优先关注距离相对较近、风险等级较高(红色优先于黄色)的光点。
非接触式诊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进行远距离的“规则触须”扫描和信息收集,绝不轻易进行直接接触或介入,避免成为新的扰动源或引火烧身。
深度分析与记录:对每一个风险区域进行详尽的规则层面“体检”,建立档案,分析其风险成因、演化趋势和潜在干预可能性(即使当前无力干预)。
极限风险规避:对于标记为“高度危险性未知”的红色的区域,保持最大距离,仅进行最低限度的背景监测。
它们将这次行动命名为“星海巡诊”,将自己视为在宇宙肌体上进行巡回检查的“规则医生”,首要任务是“诊断”与“记录”,而非冒进的“治疗”。
第一个被选定的目标,是一个距离相对较近、标记为黄色的光点。根据星图附加的简要信息,该区域检测到持续的、低级别的“规则应力”和微弱的“信息熵流失”现象。
“涟漪之心”调整自身轨迹,开始向该区域进行概念层面的“跃迁”——一种利用对规则的理解,在时空结构中找到相对“短路径”的高效移动方式,这同样是熔炉中掌握的技能之一。
抵达目标区域外围后,它们首先在安全距离外展开了全面的规则扫描。
扫描结果描绘出一幅奇特的景象:该星域并非死寂,反而存在著数个繁荣的、科技水平已初步触及恒星级开发的碳基文明。这些文明看起来正常发展,战争与和平交替,艺术与科技并存。但在“规则触须”的感知下,这片星域的时空结构底层,确实弥漫着一种难以察觉的、如同背景辐射般的“疲惫感”。规则本身的“弹性”似乎在缓慢下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极其微弱地“磨损”,就像一块金属正在经历极其缓慢的疲劳。
更深入的析发现,这种“规则枯萎”现象的根源,似乎与这些文明无意识的一种集体行为有关——他们广泛使用的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超光速通讯技术,其运行原理在微观层面,会对时空连续体产生一种极其细微但不可逆的“磨损”效应。亿万次通讯的累积,经过漫长时光,正悄然消耗着这片星域规则的“生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四章:星海巡诊与枯萎回响(第2/2页)
这不是恶意行为,而是发展道路上无意中埋下的苦果。一个文明在追求连接与效率的同时,正在缓慢地蛀空自身存在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