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节三:圣约的奠基(第1/2页)
火星的暮色比地球来得更急。锈红色的地平线刚吞下最后一缕苍白日光,寒意就顺着望舒谷的岩壁爬下来,钻进石屋的缝隙,让刚结束劳作的开拓者们下意识裹紧了衣襟。山谷中央那栋最大的石屋,此刻像块沉在夜色里的红砂岩,只有门楣上挂着的两串干火星草,在晚风里轻轻晃着,发出细碎的“沙沙”声——那是上周孩子们在谷口采的,草茎泛着暗红,被伊芙琳老妇人编成了串,说“挂着能挡邪风”。
石屋的门是用三块厚重的火星木板拼的,边缘还留着斧头劈砍的痕迹,是社区里最有力气的铁匠托马斯亲手劈的。此刻门虚掩着,透出里面橙黄色的光,像黑夜里睁开的一只温暖的眼睛。走近了能听到,里面没有智灵的电子提示音,也没有云民的数据流波动声,只有人的呼吸声,轻得像落在红土上的细沙。
推开门,首先闻到的是石料的凉味,混着一点微弱的草木香——那是油灯里模拟火焰的燃料,加了点从地球带来的干艾草粉末,是哈桑特意要求的,说“能想起老家的灶房味”。石屋的穹顶很高,是用交错的木梁架起来的,木梁上还缠着几捆晒干的火星苔藓,是用来隔热的。墙壁上没有任何装饰,只在靠近石缝的地方,有孩子们用炭笔涂的小画:一棵歪歪扭扭的绿芽,旁边是两个牵手的小人,下面写着“家”——字写得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子认真。
穹顶中央悬着的油灯,是整个石屋的焦点。灯座是用一块打磨光滑的火星黑石做的,灯芯是白色的合成纤维,燃烧时跳动的光带着细碎的颗粒感,不像虚拟光影那样均匀,反而像地球老家灶膛里的火苗,会随着气流轻轻晃,把人的影子投在粗糙的石墙上,忽大忽小,像在跳一支安静的舞。墙壁四周嵌着几盏应急冷光灯,光线很暗,只够照亮脚下的石板路,刻意把光亮让给那盏油灯,让整个空间都浸在暖黄的光晕里,像裹了层薄棉被。
一百零七位开拓者,此刻正静静地站在石屋里。他们的衣服都带着补丁:哈桑的毛背心肘部缝着块深灰色的布,是他孙女在地球时穿旧的校服;托马斯的铁匠围裙下摆破了个洞,用粗麻绳简单扎了一下;连最年轻的教师莉娜,她那件浅蓝色的衬衫袖口也磨出了毛边。但每个人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理得整齐,脸上带着刚洗过的清爽——他们特意在仪式前用了珍贵的循环水,说“立约是大事,要干净体面”。
哈桑是最后一个走进来的。他走得很慢,脚步有点虚,却每一步都踩得很稳。他没穿厚重的外套,只在旧衬衫外面套了件毛背心,怀里捧着块半米见方的火星石板——石板是上周从谷西的岩层里开采的,表面被莉娜用砂纸磨了三天,磨得光滑如镜,边缘还细心地磨成了圆角,怕划伤手。石板上刻着的“赤红圣约”四个字,是莉娜用铁钉和小锤子一笔一画凿的,每个字都有拇指那么大,笔画深而清晰,凿痕里还残留着一点暗红色的石粉,像凝固的血。
哈桑走到石屋中央的石台前——这石台是用八块方形火星石垒的,是大家建石屋时特意留的,说“以后要放最重要的东西”。他把石板轻轻放在石台上,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什么。石板刚碰到石台,油灯的光就正好落在“赤红圣约”四个字上,石粉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让那四个字像活了一样。
“都来了。”哈桑清了清嗓子,沙哑的声音在石屋里回荡,压过了外面的风啸。他的目光慢慢扫过每个人的脸,从托马斯黝黑的额头,到伊芙琳满是皱纹的眼角,再到孩子们好奇又严肃的眼睛。“今日,吾等立于火星赤土之上,自愿立此‘赤红圣约’。”
第一句话落下,石屋里更静了。连最调皮的小男孩托米,也乖乖地攥着妈妈的衣角,不再东张西望。
“一、敬土地。”哈桑的手按在石板上,指尖能摸到凿痕的纹路,“视此火星荒原为吾辈新家园,非征服之敌,亦非暂居之所。”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打开,里面是一捧黑褐色的泥土——是他从地球带来的“引子”土。他把泥土轻轻撒在石台前的红土上,黑土和红土混在一起,像两种颜色的泪滴融在了一起。“吾辈当以双手辛勤耕耘,依四时休养生息,使贫瘠化为沃土,使死寂焕发生机。吾辈誓言,于此地行永续经营之道,视土地为生命之母,而非索取无尽之矿藏。”
站在最前面的农夫们,听到“敬土地”三个字,都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那里装着他们从地球带来的种子,有小麦、玉米,还有西红柿。老农夫雅各布的手在口袋里攥着一粒玉米种子,指腹能摸到种子坚硬的外壳,他想起在地球时,每年春天播种前,父亲都会带着他去田埂上祭拜土地,说“土地不骗你,你对它好,它就给你饭吃”。现在,在火星的石屋里,他觉得这句话比任何时候都更真切。
“二、远云端。”哈桑的声音沉了些,目光落在几个年轻开拓者身上——他们中有人曾是云民的数据分析师,习惯了随时接入云海获取信息。“自愿限制深度数据连接,非为闭塞,实为清醒。”他指了指石屋角落放着的一个旧数据终端,那是社区唯一的外部连接设备,屏幕已经裂了道缝,平时只有监测生命保障系统时才会打开。“拒为虚拟幻影所惑,专注于眼前真实之物——手中之泥土,作物之生长;专注于身边切实之人——邻里之笑语,家人之温暖。吾辈追求,乃脚踏实地之真实,非漂浮无根之虚妄。”
年轻的工程师艾拉,听到这里,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旧数据手环——那是她在地球时用的,现在早就关了机,只当是个装饰。她想起刚到火星时,还习惯性地想接入云海查“火星种植指南”,却发现这里没有稳定的信号,最后只能跟着哈桑学翻土、看土壤干湿。现在她的手上磨出了茧,却能一眼看出哪块土该浇水,哪块土该松土,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是以前在云海数据里永远得不到的。她轻轻摸了摸手环,心里默默说了句:“以后,就靠自己的手了。”
“三、重社群。”哈桑的声音软了下来,像春风拂过麦田。他看向托马斯和隔壁的木匠彼得——上周两人因为争一块好木材吵过架,后来还是大家一起商量,把木材劈成两半,一人一半才解决。“于此新地,吾辈当互助互爱,视邻里如手足。遇争端,则聚而共议,求公正之道;有财富,则共享成果,避贫富之壑。”他顿了顿,提高了声音,“在此,吾辈誓言,不以算力高低、数据多寡论尊卑贵贱,唯以勤劳之双手、睿智之头脑、与仁爱之德行服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小节三:圣约的奠基(第2/2页)
托马斯和彼得听到这里,悄悄对视了一眼。托马斯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点不好意思的笑容,彼得也挠了挠头,伸手拍了拍托马斯的胳膊——不用说话,两个人心里都明白了:在火星,没有谁比谁更厉害,只有一起活下去,才能把日子过好。站在他们旁边的伊芙琳,看着这一幕,嘴角也扬了起来,她想起在地球时,邻居们住得近,心却远,现在在火星,大家挤在小小的石屋里,心却贴得比谁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