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时华国绝大部分大学里的工作人员,包括一些教授和行政管理人员,判断一篇论文好坏的标准其实非常简单粗暴。
论文厚不厚、有多少页、看起来内容丰富不丰富?这就是他们的评判标准。
至于论文的实际学术价值、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结论是否有说服力这些真正重要的指标,大多数人其实都看不懂,也没有能力去判断。
在整个北大,真正有能力认真阅读裴瑜这篇论文,并且能够理解其学术价值的老师,其实也就那么十几个人。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情况了,毕竟北大汇聚了国内最优秀的学者。
要是换成其他地方的普通院校的经济管理系,说不定连订阅《Economic Journal》这种国际顶级期刊的钱都舍不得花。
反正也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与其花这个冤枉钱,还不如多订几份《光明日报》、《京海教育报》这样的报纸,至少大家都能看明白。
但是话说回来,北大的学生们虽然在具体的专业知识方面可能还有欠缺,但他们骨子里最信奉、最崇拜的还是知识的力量。
北大的学生都是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走过来的佼佼者,他们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可以说都是知识的既得利益者和受益者。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知识神教的话,那么北大的学子们即使算不上是最狂热的信徒,至少也是非常虔诚的信众。
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一名男学生努力地从人群中挤了进来,满脸期待地开口请求道:“能给我一本看一下吗?”
裴瑜抬头看了看,认出了这个人:“蔡彬?可以的,我这里还有一本单行本。”她把手里的单行本递了过去。
“谢谢。”蔡彬轻声道谢,然后立刻低下头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和贺老师一样,蔡彬也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和裴瑜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蔡彬迫不及待地翻开论文,目光首先凝视在作者署名那一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yu-pei”。
第一作者是对研究贡献最大的人,而通讯作者则是对整个研究负主要责任的人。裴瑜同时担任这两个角色,说明这篇论文完全是她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