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刚爬上田埂,露水还挂在草尖上,承安已经蹲在试验田边,手指戳着那根插着“第一天”木签的土垄。他扭头冲院门口喊:“娘,今天是第七天了!”
我提着水桶从井边回来,桶底磕在石沿上发出闷响。林婶和年轻媳妇一前一后从路口走来,手里都攥着那张米汤写的记录纸。老陶叔没跟上来,他家那头的田埂空着。
“老陶叔呢?”我问。
林婶摇头:“刚去他家喊了,门开着,人坐在门槛上,手里捏着炭条,纸撕了。”
我心里一沉。六天都熬过来了,最后一日却退了。
我们三人走到他田头时,老陶叔还在那儿,低头盯着地里的麦苗,脚边是撕碎的纸片。他听见脚步声,抬头看了我们一眼,又迅速低下头。
“你撕的是纸。”我把水桶放在田埂,从袖兜掏出一张新纸,铺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可苗长多高,土干还是湿,不会因为你记不记就变。”
林婶把她的记录纸摊开:“我记了六天,苗从三寸长到九寸五,土湿从七成降到四成,浇了三次水。昨儿个雨没下透,我就多测了一回,果然还干。”
年轻媳妇也跟着念:“我家那垄,松土比往年浅,可苗根扎得深,叶子绿得发亮。”
我说:“你记了六天,就差一天。你家这垄苗,涨得最快。你要是现在撂手,前头白忙了。”
老陶叔的手颤了一下,炭条在膝盖上断了。
我没催他。蹲下身,翻开自己的本子,指着一行行划痕:“第一天,苗高三寸;第二天,四寸半……第六天,九寸五。你家这垄,比别人快半寸。”
他盯着那串道道,嘴唇动了动。
我撕下一张纸,重新画好格子,递过去:“第七日,辰时三刻,苗高几寸,土湿几成,浇没浇水。你写不写?”
他没接,也没说话。
我拿起炭条,在纸上写下:“第七日,苗高十寸,土表微潮,未浇水。”然后把炭条塞进他手里。
他攥着炭条,像攥着一块烫手的铁,过了好一会儿,才一点点在纸上划了一道。
“记上了。”他声音低哑。
我合上本子:“明天开镰,咱们一起看结果。”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透,田头已经站了不少人。林婶带着儿子,老陶叔拄着拐,年轻媳妇把孩子交给婆婆,也来了。赵财没露面,但他儿子在远处树下靠着,手里捏着个布包。
我带着承安先去巡查试验田。走到半路,他突然蹲下:“娘,这儿有白粉!”
我蹲下细看,土表有一小片泛白,像是撒过盐。手指捻了捻,带回一点土样。
回到院里,我悄悄打开系统检测,结果显示钠离子浓度异常。是粗盐。
我捏着土样站了一会儿,没声张。转身从箱底取出两个小布袋,一个装着正常麦穗,一个装着受盐影响的半垄麦子样本。
日头升到头顶,村民陆续聚到田头。我当众割下三块田的麦子:试验田未受损部分、试验田受盐害部分、传统种植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