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刚亮,田埂上的露水还没散,我提着竹篮走到试验田边。木板上的农事卡已经换了一张,昨夜风大,绳子松了半截,我重新绑紧,把今日的卡片贴上去:“今日不松土,浇水一次,量至土湿四成半。”
那两个后生站在坡下,脚尖蹭着泥,没敢再往前。我也没看他们,只把炭笔和粗纸放在石墩上,声音抬高了些:“水要慢浇,从垄沟一头起,走到另一头正好完。浇太快,土吃不进,根也喝不饱。”
话音落,一人低头快步上来,抓起纸和笔就走。另一个迟疑几息,也跟了上去。他们在远处蹲下,对着木板抄写,手抖得厉害,字歪歪扭扭。
我转身去检查苗情。试验田的叶色青亮,系统提示生长进度已达同类作物的百分之四十。我蹲下,指尖轻触一片叶子,露水滚落,滴在卡纸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傍晚收工时,我故意把灯笼挂得高些,火光照着木板和石墩。走前,我在篮子里多放了一叠纸,轻轻搁在石墩边,然后提灯下坡,脚步声渐远。
夜深了,月光斜照在田头。我藏在田埂后,见人影晃动。林婶领着老陶叔,后头跟着那两个后生,悄悄摸到木板前。灯笼火苗被风吹得晃,他们就着光低头抄录,一个念,一个写,写错了就用指甲刮去重画。
老陶叔掏出一张纸,展开,是自己手写的记录表,上面画了两栏:一栏是他家试验田的苗高,一栏是隔壁亲戚家传统种法的。他指着数据,声音压得极低:“你看,才七天,差了整整半掌。根也粗一圈。”
林婶点头:“我家那块地,按卡上说的浇了三次水,松了两回土,苗出得齐,也没黄叶。昨儿我男人还骂我瞎折腾,今早他自己蹲田头看了半晌,没吭声。”
一人问:“要是族老查出来……”
“怕啥?”林婶低喝,“咱们又没偷没抢,种的是自家地。云姐从没逼过谁,是咱们自己想学。她连笔都备好了,就摆在那儿,谁要谁拿。”
老陶叔把纸小心折好,塞进怀里:“明天……我还来。”
我仍没出声,只悄悄把篮子里剩下的纸又推了推,让边缘露出一角。
第二天辰时,我准时到田头。木板上的新卡刚贴好:“今日松土三寸,不浇水,防湿烂根。”石墩上的纸少了一半,炭笔也只剩一支。
我正要开口讲解,林婶从坡上走来,手里提着水桶,路过时停了一下,看了眼木板,又看了眼我,没说话,径直去她家田里松土。她翻得极认真,一锄一锄,深浅均匀。
老陶叔拄着拐,慢悠悠过来,在试验田边站定。他从袖里摸出那张粘好的记录卡,轻轻放在木签旁,说:“我……还能看苗吗?”
“能。”我说,“当然能。”
他蹲下,眯眼盯着根系,嘴里念叨:“土松,根深,苗不倒……这法子,真不骗人。”
那两个后生也来了,远远站着,抄完卡就走。其中一个临走时,把一张叠好的纸塞进石缝里。我等人都散了,才拿出来看,是他们自己画的农事流程图,歪歪扭扭写着“先松土,再浇水,三日后看苗”。
夜里,我坐在灯下整理记录本。顾柏舟端了碗热汤进来,放桌上,看我一眼,又看篮子里堆着的旧卡和新纸。
“今天又有五个人来抄卡。”我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