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挂掉最后一个电话,指尖还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敲了两下,像是在确认信号有没有断。窗外天光正好,阳光斜斜地切进办公室,落在桌角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纸页边缘泛着微黄,像被时间轻轻吻过。
他没急着合上本子,而是把笔帽拧下来,又拧回去,动作不快,却带着一种老工人特有的节奏感。昨天刚定下的“客户声音地图”计划,今天就得动起来。不是喊口号,是真要一张一张地画,一城一城地走心。
“小陈,”他抬眼,“问卷模板弄好了吗?”
小陈从工位上探出身,手里晃着平板:“早好了,中英双语,还加了阿拉伯语和南非祖鲁语选项。不过……”他顿了顿,“发出去容易,收回来难。有些客户连邮件都懒得回,更别说填问卷了。”
刘好仃点点头,没皱眉,也没叹气。他知道,这事儿就像玻璃退火——急不得,得慢慢来。
“那就换个法子。”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笔,在“新加坡”“迪拜”“约翰内斯堡”这几个地名下面,分别画了三条不同颜色的线,“咱们分三路走:线上发问卷,线下打电话,再让当地合作方帮忙面访。别指望一次到位,但得让人家知道,咱们真在听。”
小陈笑了:“您这是要搞‘地毯式倾听’啊?”
“不叫倾听,叫‘蹲下来聊天’。”刘好仃把笔放下,“咱们以前总想着怎么把玻璃卖出去,现在得想想,人家为啥要买、买了之后怎么用、用坏了找谁。这才是活人的生意。”
会议开得干脆利落。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阿米尔负责中东和北非,尤哈主攻撒哈拉以南非洲,小陈盯亚太,刘好仃自己则统筹全局,顺便亲自联系几个关键客户做深度访谈。
第一天收效平平。问卷打开率不到三成,电话接通率更低。有客户一听是“调研”,立马客气地挂了线,连再见都没说全。
“正常。”刘好仃看着数据报表,语气平静,“谁会随便跟陌生人掏心窝子?咱们得先递块糖。”
于是第二天,团队改了策略。每封问卷邮件后面都附了一张电子感谢卡,写着“您的意见,正在改变一块玻璃的命运”;每次电话开场白也不再是“我们想了解您”,而是“上次您提的那个安装问题,我们已经优化了工艺”。
效果立竿见影。迪拜一位项目经理回了邮件,说:“你们连我三个月前随口提的一句话都记得?行,这次我认真填。”
一周后,信息开始像春笋一样冒出来。
有新加坡客户说,他们最在意的不是玻璃强度,而是“视觉通透感”——大楼对面是金融中心,玻璃反光太强,会影响邻居办公,容易惹官司。
约翰内斯堡的施工队则抱怨:“你们的安装指南写得像说明书,但我们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最好能拍视频,手把手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