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手机从裤兜里掏出来的时候,屏幕还亮着技术部小王刚发来的消息:“传感器数据模型跑通了,误差率3.2%。”他站在车间门口没急着进去,低头回了两个字:“挺好。”然后顺手把手机塞进内袋,推门走了进去。
老压模机已经安静下来,裹着防尘罩像个退休的老兵。可它身上新装的那几个银灰色小盒子还在闪红灯,像是梦里还在执勤。刘好仃伸手摸了摸其中一个,有点温,像低烧的额头。
“数据能传了。”小王从角落的折叠桌后抬起头,手里捏着平板,“刚才试了十分钟,震动频率、温度、电流波动全录上了。模型也给出了两次预警提示——一次是轴承偏磨,一次是液压油温异常。和上次停机前的数据对得上。”
刘好仃嗯了一声,没多说话,只是绕着机器走了一圈,像在数它的皱纹。他忽然停下,指着传感器底座:“这儿焊点补过?”
“啊?”小王一愣,“没啊,原厂自带的。”
“不对。”刘好仃蹲下,手指轻轻刮了刮焊缝边缘,“这纹路,是咱们车间的手法。谁焊的?”
小王挠头:“哦……是老陈,说底座不平,怕松动,顺手加固了一下。”
刘好仃笑了:“老陈现在也懂‘硬件兼容’了?”
两人正说着,会议室的铃声响了。九点整,一分不差。
这次没人迟到。技术部抱着笔记本,财务拿着成本表,人事翻着培训计划,连平时不爱参会的车间组长都来了,手里还拎着保温杯,杯盖上贴了张便签:“智能化试点分工——别忘喝热水。”
刘好仃进门时,白板已经擦得干干净净。他没急着写,先给每人倒了杯茶,动作慢悠悠的,像在发牌。
“上回咱们说了,门槛高,但路不是没有。”他放下水壶,拿起笔,“现在,是时候画地图了。”
他第一笔写的是“设备”。“有人建议一步到位,全换智能线;也有人主张先修流程,不动硬件。”他转过身,“两种想法都不错,一个想飞,一个想稳。问题是我们能不能一边换翅膀,一边学滑翔?”
技术部的小李举手:“我觉得可以分两步走。先引进几台关键设备,比如自动质检仪和智能搬运臂,解决卡脖子环节;同时优化排产和物料流转,让老设备也‘聪明’起来。”
财务老陈点头:“这方案成本可控。全套换线要两千万起步,光贷款利息就能压垮人。但先上两台核心设备,再配套流程改造,预算能压到四百万以内。”
“那兼容性呢?”有人问,“新设备要是和老系统说不上话,岂不是白搭?”
刘好仃在“设备”下面写下两个字:“兼容。”又画了个向右的箭头,连到“流程”。
“所以不能光买机器。”他说,“得挑那些‘会普通话’的——支持通用协议,能接咱们的传感器,数据能进同一个平台。宁可贵点,也不能娶个媳妇听不懂家里的方言。”
屋里哄笑起来。
“还有扩展性。”他补充,“今天装一台,明天想加第二台,系统得能‘插卡扩容’,不能像老电视,多一个接口就得砸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