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周五下午,团队围坐一圈,桌上摊满资料。刘好仃让每人说一条最有潜力的发现。
小王先来:“环保材料升级是大势,但咱们已经做了,再讲,别人觉得是标配。”
老李接着:“客户越来越看重供应链透明,可咱们公开生产流程,会不会被人抄了技术?”
小陈最后说:“我觉得,咱们最大的不同,是人。工人能上学堂,老师傅带新人,连保安都参加团建。这些事小,但真实。”
刘好仃听完,沉默了几秒,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开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员工学堂的课程反馈、车间改进提案、客户回访记录。
“你们知道为什么咱们挖不出新思路吗?”他问。
没人答。
“因为我们总想着往外找。”他合上本子,“可创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别人那儿抄来的。它得是从咱们自己身上长出来的。”
“可怎么长?”小王挠头。
“先看清自己。”刘好仃说,“咱们做了这么多事,不是为了凑数,也不是为了应付谁。可现在,得学会‘看见’它们之间的联系。”
他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
材料、人、过程
“咱们的优势在哪?材料上,咱们有可降解护角、节能工艺;人上,有员工学堂、师徒制;过程上,有全程质检、透明生产。”
他用箭头把三个词连起来:“可这些,现在是散的。咱们得找到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
“串成什么?”老李问。
“串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别人一提就想到咱们的事。”
小陈突然举手:“要不,咱们搞个‘玻璃成长日记’?从一块砂子进厂,到成品出厂,全程记录,客户能扫码看。不光看流程,还能看到是谁做的、谁检查的、谁装的车。”
老李皱眉:“这工作量不小,客户真会看?”
“不一定人人看,”刘好仃说,“但有人看,就会传。咱们不靠量,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