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咱们自己。”小李把卡轻轻放在工具箱上,“小陈师傅昨天贴墙了,五张都回了。就差这张。”
两人对视几秒,组长终于叹口气,抓起对讲机:“小王,东区二号机,停机检查,优先。”
三十六小时后,小李拍下照片,贴回应墙,在反馈栏写下:“36小时,油止了。”
那晚,刘好仃在日志本上画了个小勾,旁边写:“闭环,第一例。”
微光榜的A4纸是第二天上午贴上去的。白纸黑字,边角有点卷,贴在公告栏最右下角,像怕占了别人地盘。纸上只有一行字:“致老陈:三周三卡,路在脚下。”
老陈是质检组的老工人,五十出头,话少,但从不漏交卡。他看到那张纸时正端着饭盒路过,脚步慢了半拍,没说话,低头吃饭。第二天,他多带了一盒笔,悄悄放进卡盒,又顺手把歪了的标识扶正。
文员开始抱怨补卡登记多了。原本一天两三张,现在五六张,全是“写完卡丢了”“卡没地方夹”。刘好仃去文员窗口时,正听见她在嘟囔:“又不是银行办业务,哪来这么多补办。”
他没辩解,只递过一张便签:“以后补卡不登记,直接领。领卡人签字就行。”
“那怎么统计?”
“不统计。”刘好仃说,“卡不是用来数的,是用来写的。写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
文员愣住,几秒后笑了:“你这是反着来。”
“不是反,是绕开堵点。”他指了指卡盒,“路通了,车自然多。”
周五晨会,老周又讲了五分钟。这次他说:“西区老张填了张卡,说夜班照明不够。电工组看了,下周换灯管。不是因为卡写得多,是因为第一张卡回了,第二张就敢写了。”
底下有人笑:“那我明天写个加鸡腿行不行?”
“行。”刘好仃接过话,“写了,咱们就讨论。讨论了,就看能不能办。办不了,也得回一声——‘谢谢建议,成本暂不支持’。”
“那也算回?”那人瞪眼。
“算。”刘好仃点头,“声音落地,才算通。”
当天下午,回应墙更新。新增一张卡:“建议夜班加餐牛奶。”反馈写着:“后勤组评估中,两周内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