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周皱眉:“可这算趋势,还是偷懒?”
“如果是偷懒,应该只有一两个人这么做。”刘好仃把跨厂区对比图放上去,“五家厂,十六个班组,不约而同改操作习惯——这不是个别现象,是集体适应。说明系统和人之间,出现了缝。”
阿珍翻了翻访谈记录:“李师傅说,现在机器反应太慢,等它报警,黄花菜都凉了。他们宁可提前调,哪怕多费点电。”
“这就是‘操作行为迁移’。”刘好仃在白板上画了个箭头,“人开始绕着系统走,而不是跟着系统走。这不是人的问题,是智能化进程里的断层。”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小林突然抬头:“那咱们是不是该改系统?”
“先别急着改。”刘好仃摆摆手,“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立刻解决问题,是把零散的信号串成线。谁先看到烟,谁就可能避开火。”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三人把手上所有材料摊开:数据组的清洗报表、阿珍的访谈摘要、老周收集的老师傅口述、南粤的共性反馈。信息五花八门,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口语,有的甚至只是“最近活不好干”这种模糊感受。
怎么把它们变成能看的趋势?
刘好仃拿出那本发白的笔记本,翻到一页画着时间轴的地方。“我以前记这些,靠的是感觉。现在咱们有工具,得把感觉变成标记。”
他让小林建了个新表,叫“趋势信号标记表”。规则很简单:凡是反复出现、跨人跨厂、伴随行为变化的现象,就记一条。每条必须有三个要素:现象描述、证据来源、关联线索。
比如:
现象:“报警误判集中出现”
来源:“本厂操作日志 + 南粤共性上报”
线索:“冷修间隔缩短 + 操作工手动干预增多”
再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