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阳光斜照进维修角,刘好仃伸手把档案盒往墙挂钩上推了推。塑料盒边缘有些发白,几道划痕横在侧面,那是前几天小周急着取资料时蹭的。他没说什么,只把老李那份修改过两次的专利草图抽出来,翻到背面——技术员的批注还停在“结构合理性待验证”那一行,墨迹干了三天,没再更新。
他掏出手机,对着草图拍了张照,发进管理群,附上一句话:“创新不能只靠个人闪光,得看链条通不通。”然后转身走向晨会区,手里捏着那张纸,像捏着一段卡住的传送带。
“从今天起,每周三下午定为‘创新体检日’。”他站在控制台前,声音不大,但足够让围拢的人听清,“不光看我们改了多少,也得查查,哪儿走不动了。”
小林正低头刷手机,听见这话抬了抬头:“现在不是挺顺的?申报表都堆到阿珍桌上了。”
阿珍也跟着点头:“光荣榜每月都能贴新人,连C线都开始抄咱们的日报格式。”
刘好仃没反驳,只问:“那小周上周帮了几个人写材料?”
没人接话。
“三个申报压着他一个人改,排不过来。”他说,“咱们热火朝天,可支援的人,喘不过气。”
午休前,会议室的白板被擦干净了。刘好仃用蓝笔写下三个词:文化、资源、协作。底下摆着五张小凳,小林、阿珍、小陈、老李和小周陆续坐下,像参加一场临时拼凑的茶话会。
“先说好的。”他拿起笔,“今天不评先进,也不算奖金,就聊一件事——咱们的创新,是不是越走越吃力?”
没人开口。小林低头抠笔帽,阿珍翻着台账本,像是在找数据支撑。老李搓了搓手,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
刘好仃不动声色,先在白板上列出最近五项成果:防尘罩安装法、校准流程优化、夹具报警响应、巡检日志整合、传送带偏移预测。每一项旁边,他画了个小框。
“谁提供的点子?”他问。
“自己。”五个人几乎同时答。
“谁做的测试?”
“自己。”
“谁写的申报材料?”
“自己。”
“有没有中途放弃的?”
小周举手:“我帮夜班老黄改过一次照明线路图,后来他嫌流程太细,不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